2025年7月3日,北京大学第十届老龄健康博士生论坛在理科教学楼顺利召开。本次论坛聚焦老龄社会背景下的健康、社会、产业等议题,来自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我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雨婷在“分论坛四:产业与环境发展”中作题为《为何“自找苦吃”?老年人再就业的工作意义生产与社会参与机制》的论文汇报。该研究以苏南地区某村为田野地点,通过常人方法学分析16位老年人的访谈资料,从主观动因与客观条件两个维度剖析高龄老人再就业现象。文章指出,老年人重返劳动岗位不仅是“经济所需”“精神不闲”与“社交联结”的综合结果,也受到健康状况、家庭协商与村庄结构机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劳动实践中,老人们通过社会网络、组织招募或岗位延续等路径重返劳动场域,在非正式的劳动关系中建构自我价值与社会身份,体现出独特的社会参与机制。因此,应跳出“政策响应者”的单一视角,重视老年人作为“意义建构者”的能动实践,为理解高龄劳动提供微观经验维度。在讨论环节,《人口研究》副主编陈佳鞠老师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助理教授韩晴老师分别就“意义生产”的理论路径与田野案例的处理方式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对论文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重要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