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李荣山《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迈向和而不同的比较历史社会学》

创建时间:  2022-12-12  莫晓燕   浏览次数:   返回

作者李荣山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内容简介自晚清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来,借助文明比较讲出中国自身的道理,以增进文化自觉,就成为历代学人的追求。然而,比较历史研究长期在所谓的普遍主义和封闭的特殊主义两端徘徊,难以达到和而不同的文明比较效果,也就难以在普遍历史中对中国文明予以准确定位。鉴于德国古典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研究内在地带有和而不同的文明比较特点,本书详细考察了这套方法的逻辑与得失,尝试发展一种和而不同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以期助力思考全球化时代的文明比较与文明互鉴问题。

本书考察了韦伯如何在历史主义、新康德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多重影响之下,通过理念型的方法,处理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的关系,构造一种虚实相生、和而不同的独特的比较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并揭示其对中国方兴未艾的历史社会学的启示。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第二、三、四章)主要阐述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下篇(第五、六章)是用这种方法所做的两项探索性的实质比较研究。

第二章试图证明,韦伯在以比较历史分析为核心的文化科学中,确立了一种与实证主义的法则性因果说明不同的具体因果解释逻辑。第三章把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方法对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的内在旨趣,往前追溯至赫尔德以来的历史主义思潮。第四章是对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方法的提炼和改造,试图立足中国文明的内部视角发展出一种真正和而不同的比较历史社会学。第五章运用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的框架,来阐释家国关联这个中国人熟悉的社会理论范畴与近世德国政治命运的牵连。第六章运用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的框架,比较共和制和君主制下权力与伦理关联问题的异同,以阐释韦伯时代德国权力与伦理的复杂纠葛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争论百年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韦伯式比较历史社会学如何可能

第三节 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上篇 方法论基础

第二章 具体因果解释——韦伯论社会文化科学的逻辑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韦伯科学学说的缘起

第三节 对实证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批判

第四节 作为社会文化科学逻辑基础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 理念型:社会文化科学中的概念形成

第六节 归因的逻辑形式:客观可能性与恰当的因果关系

第七节 作为对象界定、概念形成与因果归属关键的价值关联

第八节 社会文化科学中因果关系的客观性问题

第九节 小结:作为中心的因果关系

第三章 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的历史主义根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作为有机整体的历史个体

第三节 作为发展进步的普遍历史

第四节 目的论的摒弃与经验科学的兴起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文明比较与文化自觉——迈向和而不同的比较历史社会学

第一节 作为认识旨趣的历史个体

第二节 虚实相生的理念型

第三节 和而不同的文明比较

第四节 普遍历史与中国文明的理念型

第五节 将心比心与文明间共识

第六节 小结

下篇政治与伦理

第五章 共同体之爱的政治——近世德国的家国关联问题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家的伦理之爱:韦伯的宗教类型学

第三节 家庭、民族与自然政府

第四节 祖国与国家

第五节 作为伦理国家的立宪君主国

第六节 立宪、专制、共和与纳粹:观念与经验的错位

第七节 小结:爱的政治及其教益

第六章 权力与伦理——韦伯支配社会学中的国家理由问题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国家理由:政治作为独立价值领域的兴起

第三节 撩拨魔鬼:对纯粹信念伦理的摒弃

第四节 历史负责:责任伦理的效果取向

第五节 正当性:政治伦理的行政管理转向

第六节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上一条:新书 | 黄晓春等: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

下一条:新书 | 陆小聪、袁浩等《现代城市社会学》


新书 | 李荣山《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迈向和而不同的比较历史社会学》

创建时间:  2022-12-12  莫晓燕   浏览次数:   返回

作者李荣山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内容简介自晚清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来,借助文明比较讲出中国自身的道理,以增进文化自觉,就成为历代学人的追求。然而,比较历史研究长期在所谓的普遍主义和封闭的特殊主义两端徘徊,难以达到和而不同的文明比较效果,也就难以在普遍历史中对中国文明予以准确定位。鉴于德国古典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研究内在地带有和而不同的文明比较特点,本书详细考察了这套方法的逻辑与得失,尝试发展一种和而不同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以期助力思考全球化时代的文明比较与文明互鉴问题。

本书考察了韦伯如何在历史主义、新康德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多重影响之下,通过理念型的方法,处理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的关系,构造一种虚实相生、和而不同的独特的比较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并揭示其对中国方兴未艾的历史社会学的启示。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第二、三、四章)主要阐述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下篇(第五、六章)是用这种方法所做的两项探索性的实质比较研究。

第二章试图证明,韦伯在以比较历史分析为核心的文化科学中,确立了一种与实证主义的法则性因果说明不同的具体因果解释逻辑。第三章把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方法对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的内在旨趣,往前追溯至赫尔德以来的历史主义思潮。第四章是对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方法的提炼和改造,试图立足中国文明的内部视角发展出一种真正和而不同的比较历史社会学。第五章运用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的框架,来阐释家国关联这个中国人熟悉的社会理论范畴与近世德国政治命运的牵连。第六章运用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的框架,比较共和制和君主制下权力与伦理关联问题的异同,以阐释韦伯时代德国权力与伦理的复杂纠葛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争论百年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韦伯式比较历史社会学如何可能

第三节 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上篇 方法论基础

第二章 具体因果解释——韦伯论社会文化科学的逻辑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韦伯科学学说的缘起

第三节 对实证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批判

第四节 作为社会文化科学逻辑基础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 理念型:社会文化科学中的概念形成

第六节 归因的逻辑形式:客观可能性与恰当的因果关系

第七节 作为对象界定、概念形成与因果归属关键的价值关联

第八节 社会文化科学中因果关系的客观性问题

第九节 小结:作为中心的因果关系

第三章 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的历史主义根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作为有机整体的历史个体

第三节 作为发展进步的普遍历史

第四节 目的论的摒弃与经验科学的兴起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文明比较与文化自觉——迈向和而不同的比较历史社会学

第一节 作为认识旨趣的历史个体

第二节 虚实相生的理念型

第三节 和而不同的文明比较

第四节 普遍历史与中国文明的理念型

第五节 将心比心与文明间共识

第六节 小结

下篇政治与伦理

第五章 共同体之爱的政治——近世德国的家国关联问题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家的伦理之爱:韦伯的宗教类型学

第三节 家庭、民族与自然政府

第四节 祖国与国家

第五节 作为伦理国家的立宪君主国

第六节 立宪、专制、共和与纳粹:观念与经验的错位

第七节 小结:爱的政治及其教益

第六章 权力与伦理——韦伯支配社会学中的国家理由问题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国家理由:政治作为独立价值领域的兴起

第三节 撩拨魔鬼:对纯粹信念伦理的摒弃

第四节 历史负责:责任伦理的效果取向

第五节 正当性:政治伦理的行政管理转向

第六节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上一条:新书 | 黄晓春等: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

下一条:新书 | 陆小聪、袁浩等《现代城市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