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由我院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东昌居民委员会、社区枢纽站协办的“新文科在东昌路学生论坛”在上海市陆家嘴东昌路东昌新村顺利举行。来自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与华东理工大学近20位学生围绕“乡村社区”和“都市社区”两大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教师伍鹏晗,社工策展人张佳华,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部副主任郭奕华、社区枢纽站发起人王南溟,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袁浩、耿敬、回胜男、赵斌宇等应邀出席本次论坛。
此次论坛采用主旨学术报告、专家评议、圆桌论坛等形式开展,旨在为青年学子提供成果展示、观点碰撞和思想交流的学术平台,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关注社会的思维与品质。论坛上,耿敬教授首先向到场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此次论坛开展的目的和意义。他指出,推动新文科的发展不应局限视角,而应走下课堂,从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去追寻。他表示,此次论坛接续“新文科在横渡”学生论坛,期待在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探索新文科可行性发展道路上作出新贡献。随后,袁浩副院长代表上大社会学院感谢在场嘉宾的到来,并对与会学生热情支持基层社区艺术治理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他表示此次论坛是新文科建设的一次创新探索,期待借助论坛能够在扩展学生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上,打造更多艺术社区建设项目,不断丰富社区民众的精神生活。
论坛上半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刘文迪从戏剧大众化的过程着眼,深入探讨了熊佛西定县戏剧实验运动的意义,并总结艺术实践的经验教训,对艺术乡建进行思考与讨论。民俗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石林兰以农民精神建设为切入点,对浙江省余东村农民主动参与艺术乡建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农民画乡未来发展的前景与优势。2019级本科生兰珊则结合个人调研经历,分享了在潘家小镇开展农民摄影展策划、动员、项目落地的过程,阐释了动员农民参与艺术乡建的尝试与困境。张佳华老师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分享中所展示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准,他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立足研究介入角度、研究目的、创新思维等方面给予学生中肯的建议与指导,并鼓励学生们回归当下,积极开拓艺术建设与社区发展的新思路。
论坛下半场,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伍鹏晗老师向与会嘉宾简要介绍论坛下半场的主旨,指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集思广益、深化交流,共同增进对都市艺术社区建设的认知与精准把握。随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陈静、艺术学理论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周美珍、文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晴焕,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本科生胡雯婷、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杜宛霖分别立足“都市艺术社区建设”这一基本点作了细致报告。其中,陈静阐释了展览化城市研究的现状,在充分分析艺术手段进入城市空间的优与劣后,细致对比了上海与深圳两地城市展览发展、观众参与、艺术营造等方面的同与异。周美珍立足跨专业介入社会公共生活的优势,结合自身在陆家嘴东昌社区的实践,从老旧社区改造、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等层面分享了社工策展人在艺术社区建设中的探索与反思。此外,王晴焕归纳总结了博物馆与社区之间的互动模式,展示出上海大学博物馆走入东昌社区建设的过程,并为博物馆与社区建设联动提出实质性建议。胡雯婷则链接场所记忆,对上海老旧社区改造进行理性分析与感性解读。针对社区基金会的成长与演化,杜宛霖基于组织生态学视角,交流分享了社区基金会的角色功能、内部治理、影响因素等内容。郭奕华副主任从各主讲人的整体表现、研究选题的典型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定,为与会学生把脉问诊,指点迷津。她指出,主讲人的分享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架构清晰,期待未来学生能够立足时代,基于专业特色,带着问题联系实际,深入开展都市艺术社区建设的研究、交流与探讨。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上海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勇、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卞天威、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汤婷婷、本科生蔡晨茜,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其琛,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曾晨妤各抒己见,纷纷对今后乡村与都市社区的艺术建设进行思考与分析。他们表示,会吸收论坛所听、所学、所思,从社区建设实际需要出发,聚焦学术问题,理论联系现实,真正为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建设艺术社区贡献青年力量。最后,王南溟老师对此次论坛进行总结。他首先对各主讲人的课题研究和个人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学术论坛的举办为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激发科研创新思维、营造浓郁学术氛围提供了助力。同时,他殷切希望能够结合跨学科优势,拓展研究方向,回归实践,不断推动“新文科”建设的持续发展,争取作出更大进步与更多出彩。
艺术进社区,车棚话“龙门”,“星梦停车棚”项目是上海大学把艺术展览带入停车棚,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一次创新尝试。本次论坛的召开基于“星梦停车棚”改造项目,是借助“艺术社区”治理研究推动新文科建设的一次创新实践,是社会学院师生齐心协力为基层社区治理问题谋划新思路的一个重要平台,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所获的阶段性成果是肯定与激励,更是敦促与鞭策。未来学院将延续“新文科在东昌”的传统,树立能力与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实现创新性高质量文科人才培养,并在稳步前行中精准把握新文科的本质、内涵,不断探索新文科建设的中国式方案与实践,谋求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与社会各界共筑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工作的美好未来。
文稿|赵晓旭
图片|唐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