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自21世纪初以来逾二十年的积累与发展,“海外民族志”已成为中国人类学乃至区域国别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学术潮流与长期智识。其由最初倡议者渴望目及文化与政治之彼岸的求知冲动,逐步壮大为足以贯通多学科知识体系,探索与揭示世界构成之不同真理的学术集体行动。
从2003年第一批海外民族志的先行者真实地迈出了“到海外去!”的第一步;到2012年至2014年的三年夏天,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的牵头下连续举办三期“海外民族志工作坊”,共汇聚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73名青年学者;再至2022年6月,以“超越分裂的世界”为母题,“海外民族志工作坊”学员应十周年之际,聚首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进行总结与展望。回首此间,一代代新生力量的成长与成熟,不仅标志着中国人类学以“走出去”的意志,终于担起了“作为表述者”的共同体责任,更是怀揣对“世界社会”的普遍关怀,不断定义和刷新有关海外民族志与中国人类学自身的定位和进路。
如今,面对当代世界以不确定性为确定的复杂面貌,以本体性存在为存在的多元景观,我们迫切需要对“世界知识”的追求与更新,对中国与域外之关系的梳理与重思,对“全球南方”与“全球北方”共同在场的叙事与论证,对数字社会与碳基伦理的发现与深描,及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二者的关联与贯通。毋庸置疑,这不仅是有关田野调查、理论建构、学科对话与伦理规范的探索与焕新,同时也是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话语体系,编织全球知识网络与共识的必由之路。回顾过往,持续迭代的时代命题与学术感召始终催促着海外民族志向前发展;而面向未来,更须召唤后来者不断投身于对中国与世界、他者与自我、分裂与融合的凝视与书写。
为此,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所,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浙江大学人类学所,上海大学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IESM)联袂合作,将于2025年6月22-27日在上海再度举办海外民族志工作坊。本次海外民族志工作坊将邀请资深人类学者与具有海外研究经验的中青年学者讲授民族志理论、方法和实务,还将跨界邀请行业性海外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联合授课。本次工作坊欢迎国内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中有志从事海外民族志研究的各个学科的年轻学人(研究生、博士后、青年学者)参加,计划招收学人26人,为期5天。
一、举办时间及地点
举办时间:2025年6月22日-27日
培训地点: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二、招收对象及名额
本次工作坊计划招收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中有志从事海外或跨国研究的各个学科的年轻学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青年教师)26名。
三、费用说明
本工作坊不向学员收取任何费用。会议组织者将为外地学员提供住宿(录取学员需提交押金,正常结课后退还)。学员交通费自理。
四、学员报名与选拔
(一)报名条件
1、海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博士后、在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
2、专业不限,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政治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学员都欢迎申请;优先考虑已有计划开展海外或跨国田野调查或已有先期工作的学员。
3、申请者需提交报名表和研究计划(中英文均可,后附)。
4、学员需全程参与课程学习和课堂讨论,在此基础上完善研究计划,并在工作坊结束之前提交学习心得和完善后的海外研究计划。
(二)报名材料
有意参加者请在2025年4月30日前将报名表(见附录一)和研究计划表(见附录二)发送到指定邮箱:shuworkshop2025@hotmail.com
(三)录取情况公布
主办方将在2025年5月10日前确定和公布录取名单,并通过邮件通知本人。
五、联系方式
召集人:张亦农、龚浩群、朱健刚、刘玉照
联系人:汪丹、武洹宇
联系邮箱:shuworkshop2025@hotmail.com
通讯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邮政编码:200444
主办单位: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所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上海大学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IESM)
协办单位:
浙江大学人类学所
南开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所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2025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