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第五届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立项名单暨第四届资助项目优秀结项报告名单

创建时间:  2025-04-18  沈东   浏览次数:   返回

第五届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立项名单

第五届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评选公告自2025年3月发布以来,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70余所高校450余项申报材料。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以及各高校、相关单位对本次活动的关注与支持。

现经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拟对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冯跃恒负责的《“引摊入市”与“逐群而栖”》等50项申报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具体名单如下(以负责人姓氏笔画为序):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学历

学校

1

“引摊入市”与“逐群而栖”

冯跃恒

本科生

杭州师范大学

2

城镇家庭医生签约现状、效果及续约意愿的跨区域对比研究

安志宏

本科生

西南民族大学

3

集体性民间文艺的角色认同与村落韧性研究—以晋南社火“高跷走兽”为例

纪韵晨

本科生

山西大学

4

从职业认同到社会融入:北京市农民工骑手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苏婧妍

本科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5

公与私之间:县域老年女性养老护理员的照料劳动与多重不平等

李泓柯

本科生

中南大学

6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型路径研究——基于山东寿光三元朱村的实地调查

李家乐

本科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7

再现与诠释:差序格局视角下艺术乡建的文化赋能与主体性重塑

杨 茜

本科生

东北师范大学

8

生命的针脚:苏中S镇老年缝衣女工职业实践的民俗志研究

张爱琳

本科生

中山大学

9

非遗产业化中的绣娘主体性参与调查

陈贤杰

本科生

清华大学

10

村民变股东:贫困村何以蝶变为“网红村”?——以河南省安阳县西裴旅游为例

苗书豪

本科生

华北电力大学

11

寒门再难出贵子?高考专项计划对县中纾困的成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国家深度贫困县云南会泽县的案例考察

罗文溪

本科生

中国政法大学

12

差序破茧:个体化时代返乡青年创业与乡村社会网络重构机制研究

周泽政

本科生

华中农业大学

13

流动的栖居:流浪者的日常生活实践与空间博弈

周泽豪

本科生

华东师范大学

14

边疆少数民族教育之困——以内蒙古自治区Z旗为例

姜斌斌

本科生

内蒙古财经大学

15

政策执行视阈下超大城市地摊经济规范化治理的效度与限度

秦昊洋

本科生

深圳大学

16

“微党建”融入“大治理”:精细化治理视角下党建单元的作用机制及优化路径探究

黄威嘉

本科生

武汉大学

17

被算法催熟的童年:网络亚文化圈层中农村未成年短视频博主的语用身份研究——基于快手平台的网络民族志

黄晓燕

本科生

华南农业大学

18

作物视角的农政变迁:花生油料作物繁荣的叙事建构与乡村转型实践”——基于东北M村的民族志研究

曹盛源

本科生

东北林业大学

19

小农对接大市场:基于环江蚕农的社会学分析

覃华雍

本科生

中央财经大学

20

“孟母三迁”:农村家庭教育进城的决策逻辑与适应策略

魏启源

本科生

南开大学

21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特大城市智慧养老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王乐凯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2

一纸政策与千层山河:乡村振兴背景下潘家小镇二十年蝶变历程中的“变”与“守”

毛思晴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3

流水线青年身份与表达研究:从杀马特亚文化衰落到Z世代新状态

李汶芯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4

盘桓于家与社会之间:代际变迁中的青年心态与生活实践研究

李响悦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5

让文化“被看见”,旅游“被记住”——沪滇协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文旅创新研究

陈君键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6

集体记忆与城市更新

姚代奕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7

老年人会否从家庭走向为老服务中心?——基于对上海市多区域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比较研究

黄圣婕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8

中国社交媒体上洋网红及其视频如何影响中国人对在华外国人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距离?

曾 心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9

被组织的集体主义:盐湖所退休人员的社交模式与社区适应

马月姮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0

把手语作为方法:探索上海聋文化与“聋听融合”的实践经验

王 琳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1

技术具身与制度性排斥:女性电工技能获取的性别化实践研究

王双双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2

老港不老,成日焕新——从乡村红色教育研学园看乡村文化振兴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

史妍捷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3

制度约束下的空间继替——一个上海城郊“古镇”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

严 航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4

“个体”与“生生”——从志愿行动看社会公共性建构

李可璇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5

减负还能减哪些:基于社区工作者的主体性选择视角

尚金丽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6

安宁疗护医务社工的日常伦理实践:一个道德人类学的探索

周佳鹤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7

抱团出海:集体行动视角下中国NGO参与国际治理路径研究

袁子龙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8

光影重塑:影像发声法在重建失独父母生命意义中的干预研究

钱政晓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9

自媒体时代的广告对当代青年消费心态的影响机制

徐 璐

硕士生

上海大学

40

明知故犯?久病何以成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疾痛历程研究

黄琪越

硕士生

上海大学

41

技术何以嵌入社会?——无障碍设施小程序的生命周期与结构性困境的田野研究

匙逸然

硕士生

上海大学

42

生态安葬:都市殡葬行业与殡葬形式的人类学调查研究

路燈燈

硕士生

上海大学

43

制作全球“爆款”:出海短剧“中国性”迷思的形成过程

熊路人

硕士生

上海大学

44

分利秩序与社会组织的公共性困境——基于上海市J区的田野调查

戴大磊

硕士生

上海大学

45

残障者无偿劳动经验与生命意义研究

朱佩怡

博士生

上海大学

46

成为华商:印尼新华商的跨国经营与文化适应的民族志研究

张海静

博士生

上海大学

47

同课不同质:外来务工子女学业困境

张潇宇

博士生

上海大学

48

创伤重构:曾留守研究生的文化资本与韧性生成机制研究

陈瑶瑶

博士生

上海大学

49

善终的变迁:农村老人临终与死亡的行动研究

罗 琴

博士生

上海大学

50

组织嵌入与价值共生: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研究——以上海市四平路街道为例

赵梦天

博士生

上海大学

请各项目负责人按项目进度计划开展相关田野调查工作,保证项目按期完成。项目中期检查及结项等事宜(中期检查和结项预计分别在6月和10月),敬请关注后续通知。

以上如有任何异议,请联系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组委会秘书处。

邮箱:fxttydc@126.com

电话:021-66137113

联系人:沈老师

民盟上海市委-上海大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中心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2025年4月18日

 

  

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优秀结项报告名单

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共计资助了30项全国高校本科生项目和20项校内本硕博学生项目,为上百名有志钻研学术的青年学生提供支持,鼓励青年学生走进田野,分析社会、了解民情、关注民生。现经专家评审,共有16项结项报告获评优秀,具体名单如下(以负责人姓氏笔画为序):

序号

组别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学校

1

本科

妥协与突围:北京农民工的生命诗歌与阶层再造

王宇琛

中国政法大学

2

“一锤定音”还是“未来可期”:高中阶段普职分流对教育分化影响研究

王誉锦

中国传媒大学

3

数字技术再造健康平等:基于边远地区远程医疗实践的民族志调查

艾克旦·买买提依明

上海交通大学

4

客厅即工厂?:浙东S县冲锋衣产业计件制成因及后果

杨璐羽

上海大学

5

制度排斥与生存韧性:北京市超龄农民工日结生计方式的风险的多维解析与治理路径——基于生计资本理论与扎根理论的实证研究

邹美玉

北京科技大学

6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民族杂居区湖南凤凰的族群边界与族际交融

张灵枫

中国人民大学

7

青春的隐痛:大学生自伤行为背后的社会性因素田野考察

张惟涵

东北师范大学

8

“系统内的边缘人”:结构-行动理论下医学规培生的角色体验及意义建构

陈宝琪

华东理工大学

9

符号与叙事:非遗市场中“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与构筑的实践逻辑——基于赫哲族的调查

姜婉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

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家电服务夫妻工的亲密关系再生产及其维系

徐婕妤

华东师范大学

11

硕士

“何以为家”:都市拾荒者的空间再造——以S市H区拾荒者群体为例

杨天一

上海大学

12

作为策略的“有毒”:广西桉树林业中的农民环境抗争分析

吴泓娴

上海大学

13

制度变迁下的50后女性社区志愿者——一项口述史研究

言雨穗

上海大学

14从“同乡同业”到“产业共同体”——以湖北石首建筑防水产业发展为例徐媛馨上海大学

15

博士

“最后一代”独生女儿:基于对中国独生女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

李 璇

上海大学

16

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社会连接干预策略探析——基于社会连接理论视角

宋向东

上海大学

以上如有任何异议,请联系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组委会秘书处。

邮箱:fxttydc@126.com

电话:021-66137113

联系人:沈老师

民盟上海市委-上海大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中心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2025年4月18日


上一条:2025学术会议信息与征文资讯(采集自网络)

下一条:关于开展2025年度上海市高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申报与推荐工作的通知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第五届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立项名单暨第四届资助项目优秀结项报告名单

创建时间:  2025-04-18  沈东   浏览次数:   返回

第五届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立项名单

第五届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评选公告自2025年3月发布以来,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70余所高校450余项申报材料。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以及各高校、相关单位对本次活动的关注与支持。

现经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拟对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冯跃恒负责的《“引摊入市”与“逐群而栖”》等50项申报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具体名单如下(以负责人姓氏笔画为序):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学历

学校

1

“引摊入市”与“逐群而栖”

冯跃恒

本科生

杭州师范大学

2

城镇家庭医生签约现状、效果及续约意愿的跨区域对比研究

安志宏

本科生

西南民族大学

3

集体性民间文艺的角色认同与村落韧性研究—以晋南社火“高跷走兽”为例

纪韵晨

本科生

山西大学

4

从职业认同到社会融入:北京市农民工骑手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苏婧妍

本科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5

公与私之间:县域老年女性养老护理员的照料劳动与多重不平等

李泓柯

本科生

中南大学

6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型路径研究——基于山东寿光三元朱村的实地调查

李家乐

本科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7

再现与诠释:差序格局视角下艺术乡建的文化赋能与主体性重塑

杨 茜

本科生

东北师范大学

8

生命的针脚:苏中S镇老年缝衣女工职业实践的民俗志研究

张爱琳

本科生

中山大学

9

非遗产业化中的绣娘主体性参与调查

陈贤杰

本科生

清华大学

10

村民变股东:贫困村何以蝶变为“网红村”?——以河南省安阳县西裴旅游为例

苗书豪

本科生

华北电力大学

11

寒门再难出贵子?高考专项计划对县中纾困的成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国家深度贫困县云南会泽县的案例考察

罗文溪

本科生

中国政法大学

12

差序破茧:个体化时代返乡青年创业与乡村社会网络重构机制研究

周泽政

本科生

华中农业大学

13

流动的栖居:流浪者的日常生活实践与空间博弈

周泽豪

本科生

华东师范大学

14

边疆少数民族教育之困——以内蒙古自治区Z旗为例

姜斌斌

本科生

内蒙古财经大学

15

政策执行视阈下超大城市地摊经济规范化治理的效度与限度

秦昊洋

本科生

深圳大学

16

“微党建”融入“大治理”:精细化治理视角下党建单元的作用机制及优化路径探究

黄威嘉

本科生

武汉大学

17

被算法催熟的童年:网络亚文化圈层中农村未成年短视频博主的语用身份研究——基于快手平台的网络民族志

黄晓燕

本科生

华南农业大学

18

作物视角的农政变迁:花生油料作物繁荣的叙事建构与乡村转型实践”——基于东北M村的民族志研究

曹盛源

本科生

东北林业大学

19

小农对接大市场:基于环江蚕农的社会学分析

覃华雍

本科生

中央财经大学

20

“孟母三迁”:农村家庭教育进城的决策逻辑与适应策略

魏启源

本科生

南开大学

21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特大城市智慧养老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王乐凯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2

一纸政策与千层山河:乡村振兴背景下潘家小镇二十年蝶变历程中的“变”与“守”

毛思晴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3

流水线青年身份与表达研究:从杀马特亚文化衰落到Z世代新状态

李汶芯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4

盘桓于家与社会之间:代际变迁中的青年心态与生活实践研究

李响悦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5

让文化“被看见”,旅游“被记住”——沪滇协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文旅创新研究

陈君键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6

集体记忆与城市更新

姚代奕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7

老年人会否从家庭走向为老服务中心?——基于对上海市多区域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比较研究

黄圣婕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8

中国社交媒体上洋网红及其视频如何影响中国人对在华外国人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距离?

曾 心

本科生

上海大学

29

被组织的集体主义:盐湖所退休人员的社交模式与社区适应

马月姮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0

把手语作为方法:探索上海聋文化与“聋听融合”的实践经验

王 琳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1

技术具身与制度性排斥:女性电工技能获取的性别化实践研究

王双双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2

老港不老,成日焕新——从乡村红色教育研学园看乡村文化振兴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

史妍捷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3

制度约束下的空间继替——一个上海城郊“古镇”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

严 航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4

“个体”与“生生”——从志愿行动看社会公共性建构

李可璇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5

减负还能减哪些:基于社区工作者的主体性选择视角

尚金丽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6

安宁疗护医务社工的日常伦理实践:一个道德人类学的探索

周佳鹤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7

抱团出海:集体行动视角下中国NGO参与国际治理路径研究

袁子龙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8

光影重塑:影像发声法在重建失独父母生命意义中的干预研究

钱政晓

硕士生

上海大学

39

自媒体时代的广告对当代青年消费心态的影响机制

徐 璐

硕士生

上海大学

40

明知故犯?久病何以成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疾痛历程研究

黄琪越

硕士生

上海大学

41

技术何以嵌入社会?——无障碍设施小程序的生命周期与结构性困境的田野研究

匙逸然

硕士生

上海大学

42

生态安葬:都市殡葬行业与殡葬形式的人类学调查研究

路燈燈

硕士生

上海大学

43

制作全球“爆款”:出海短剧“中国性”迷思的形成过程

熊路人

硕士生

上海大学

44

分利秩序与社会组织的公共性困境——基于上海市J区的田野调查

戴大磊

硕士生

上海大学

45

残障者无偿劳动经验与生命意义研究

朱佩怡

博士生

上海大学

46

成为华商:印尼新华商的跨国经营与文化适应的民族志研究

张海静

博士生

上海大学

47

同课不同质:外来务工子女学业困境

张潇宇

博士生

上海大学

48

创伤重构:曾留守研究生的文化资本与韧性生成机制研究

陈瑶瑶

博士生

上海大学

49

善终的变迁:农村老人临终与死亡的行动研究

罗 琴

博士生

上海大学

50

组织嵌入与价值共生: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研究——以上海市四平路街道为例

赵梦天

博士生

上海大学

请各项目负责人按项目进度计划开展相关田野调查工作,保证项目按期完成。项目中期检查及结项等事宜(中期检查和结项预计分别在6月和10月),敬请关注后续通知。

以上如有任何异议,请联系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组委会秘书处。

邮箱:fxttydc@126.com

电话:021-66137113

联系人:沈老师

民盟上海市委-上海大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中心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2025年4月18日

 

  

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优秀结项报告名单

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共计资助了30项全国高校本科生项目和20项校内本硕博学生项目,为上百名有志钻研学术的青年学生提供支持,鼓励青年学生走进田野,分析社会、了解民情、关注民生。现经专家评审,共有16项结项报告获评优秀,具体名单如下(以负责人姓氏笔画为序):

序号

组别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学校

1

本科

妥协与突围:北京农民工的生命诗歌与阶层再造

王宇琛

中国政法大学

2

“一锤定音”还是“未来可期”:高中阶段普职分流对教育分化影响研究

王誉锦

中国传媒大学

3

数字技术再造健康平等:基于边远地区远程医疗实践的民族志调查

艾克旦·买买提依明

上海交通大学

4

客厅即工厂?:浙东S县冲锋衣产业计件制成因及后果

杨璐羽

上海大学

5

制度排斥与生存韧性:北京市超龄农民工日结生计方式的风险的多维解析与治理路径——基于生计资本理论与扎根理论的实证研究

邹美玉

北京科技大学

6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民族杂居区湖南凤凰的族群边界与族际交融

张灵枫

中国人民大学

7

青春的隐痛:大学生自伤行为背后的社会性因素田野考察

张惟涵

东北师范大学

8

“系统内的边缘人”:结构-行动理论下医学规培生的角色体验及意义建构

陈宝琪

华东理工大学

9

符号与叙事:非遗市场中“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与构筑的实践逻辑——基于赫哲族的调查

姜婉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

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家电服务夫妻工的亲密关系再生产及其维系

徐婕妤

华东师范大学

11

硕士

“何以为家”:都市拾荒者的空间再造——以S市H区拾荒者群体为例

杨天一

上海大学

12

作为策略的“有毒”:广西桉树林业中的农民环境抗争分析

吴泓娴

上海大学

13

制度变迁下的50后女性社区志愿者——一项口述史研究

言雨穗

上海大学

14从“同乡同业”到“产业共同体”——以湖北石首建筑防水产业发展为例徐媛馨上海大学

15

博士

“最后一代”独生女儿:基于对中国独生女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

李 璇

上海大学

16

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社会连接干预策略探析——基于社会连接理论视角

宋向东

上海大学

以上如有任何异议,请联系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组委会秘书处。

邮箱:fxttydc@126.com

电话:021-66137113

联系人:沈老师

民盟上海市委-上海大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中心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2025年4月18日


上一条:2025学术会议信息与征文资讯(采集自网络)

下一条:关于开展2025年度上海市高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申报与推荐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