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中国研究学术前沿系列课程讲座09|大城市青年人的婚恋趋势和困境:一项基于社会过程视角的探索

创建时间:  2025-02-18  莫晓燕   浏览次数:   返回

2025年第4讲总第876讲 (中国研究学术前沿系列课程讲座)

题目:大城市青年人的婚恋趋势和困境:一项基于社会过程视角的探索

地点:社会学院416会议室

时间:2025年2月20日 13:00-15:00

主讲人:刘汶蓉,主要从事家庭社会学研究,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出版专著主要有《活在心上:转型期的家庭代际关系与孝道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获上海市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一项关于当代家庭代际支持失衡的再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发表论文主要包括“家庭现代化道路上的女性发展困境与政策出路”(《妇女研究论丛》2023年第1期)、“自反性实践视角下的亲权与孝道回归——以城市中产阶层家庭成年初显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为例”(《青年研究》2020年第3期)、“转型期的家庭代际情感与团结——基于上海两类“啃老”家庭的比较”(《社会学研究》2016年第4期,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内容简介:在理论探讨层面,以社会过程视角为总框架,从成年初显期(个体生命历程)、原生家庭影响(家庭过程和社会化)和性别革命(男女平等进程)三个具体理论切面考察和理解当下青年人普遍的“结婚难”和“边焦虑边躺平”现象,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与家庭主义互构和“理性化悖论”。在经验分析层面,以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超大城市20~40岁青年人的2400份抽样调查和83个深访个案为分析资料,详细分析我国当下大城市青年人的爱情观、婚姻观、择偶观、性别分工等婚恋观念和结识途径、同居经历、恋爱互动、结婚协商等婚恋行为。另外,通过与2001年可比调查数据的比较,对上海30岁及以下的未婚青年的婚恋观念和行为进行了二十年变迁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当下大城市青年人的婚恋实践呈现个体化(行动的结构性脱嵌)、理性化(行动的利弊权衡和结果导向)趋势,婚恋观念和行为的传统标准式微,个体围绕自我利益和情绪偏好作决策的空间增大,婚恋实践出现随情境变动而变动、自我决策与父母责任压力同时增大等复杂多元和个性化特征。

报告人 刘汶蓉(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时间(年月日) 2025年2月20日
报告时间(当日具体时间) 13:00-15:00 报告地点 社会学院416室



下一条: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系列讲座(十一)|从大脑到心灵再到大脑——神经精神分析

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中国研究学术前沿系列课程讲座09|大城市青年人的婚恋趋势和困境:一项基于社会过程视角的探索

创建时间:  2025-02-18  莫晓燕   浏览次数:   返回

2025年第4讲总第876讲 (中国研究学术前沿系列课程讲座)

题目:大城市青年人的婚恋趋势和困境:一项基于社会过程视角的探索

地点:社会学院416会议室

时间:2025年2月20日 13:00-15:00

主讲人:刘汶蓉,主要从事家庭社会学研究,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出版专著主要有《活在心上:转型期的家庭代际关系与孝道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获上海市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一项关于当代家庭代际支持失衡的再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发表论文主要包括“家庭现代化道路上的女性发展困境与政策出路”(《妇女研究论丛》2023年第1期)、“自反性实践视角下的亲权与孝道回归——以城市中产阶层家庭成年初显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为例”(《青年研究》2020年第3期)、“转型期的家庭代际情感与团结——基于上海两类“啃老”家庭的比较”(《社会学研究》2016年第4期,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内容简介:在理论探讨层面,以社会过程视角为总框架,从成年初显期(个体生命历程)、原生家庭影响(家庭过程和社会化)和性别革命(男女平等进程)三个具体理论切面考察和理解当下青年人普遍的“结婚难”和“边焦虑边躺平”现象,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与家庭主义互构和“理性化悖论”。在经验分析层面,以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超大城市20~40岁青年人的2400份抽样调查和83个深访个案为分析资料,详细分析我国当下大城市青年人的爱情观、婚姻观、择偶观、性别分工等婚恋观念和结识途径、同居经历、恋爱互动、结婚协商等婚恋行为。另外,通过与2001年可比调查数据的比较,对上海30岁及以下的未婚青年的婚恋观念和行为进行了二十年变迁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当下大城市青年人的婚恋实践呈现个体化(行动的结构性脱嵌)、理性化(行动的利弊权衡和结果导向)趋势,婚恋观念和行为的传统标准式微,个体围绕自我利益和情绪偏好作决策的空间增大,婚恋实践出现随情境变动而变动、自我决策与父母责任压力同时增大等复杂多元和个性化特征。

报告人 刘汶蓉(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时间(年月日) 2025年2月20日
报告时间(当日具体时间) 13:00-15:00 报告地点 社会学院416室



下一条: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系列讲座(十一)|从大脑到心灵再到大脑——神经精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