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族博物馆、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合作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重点项目——第三届“青年策展人项目”于近日公布了入围项目,经中国民族博物馆馆内外专家评审组的严格评审,最终从112份项目申报书中,评审出10个入围项目。
我院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田祉豪的申报项目《沿途之景:湘西土家族日常行走与生活世界》入围“博物馆人类学研究·青年策展人项目”的“青年看见中国”主题单元,资助金额10000元。该项目旨在将“路学”(roadology)研究与景观人类学的视角相结合,将居民的日常行走体验与环境感知带入“路学”的前台。呈现民族走廊中道路基础设施变迁的历程及其社会影响,探索道路景观与行动者之间的互惠关系。通过记录、研究和展示旅行叙事,促进濒危语言保护。(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
附入围名单:
 
  
   
    
    
     《织在网上的百年藏家:香格里拉滇藏通道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脉搏与空间纹理》
     刘纯 
     伦敦大学学院(UCL)
     
     《空间的对话:沙溪记忆陈列展》
     李睿康 
     北京大学
     
     《沿途之景:湘西土家族日常行走与生活世界》
     田祉豪 
     上海大学 
     
     《潮汕物语:关于定着与流动的风物线索》
     陈丹 
     广州美术学院
     辛桐
     波士顿大学 
     
     《深山有猿:中国西南边境傈僳族的生态保护》
     陈镜羽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心
     
     《德·格:古老英雄之歌的当代回响》
     周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偶见人间有嘉礼:当代泉州偶戏的仪式变迁和文化生态》
     蔡颖
     泉州师范学院
     
     《“盐”之有物:澜沧江源的民众日常生活》
     袁晓倩
     兰州大学 
    
    
   
  
 
 
  
   
    
    
     《生活在冰箱:改革开放后的家用电器与私人生活》
     朱峒樾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
     
     《共生城市:从海淀碳史看见中国》
     曹润泽
     北京大学
    
   
  
 
注:“博物馆人类学研究·青年策展人项目”是中国民族博物馆自2018年起推出的常设项目。2022年第三届青年策展人项目将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与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合作主办,作为“山河青春 时代未来”2022年第十一届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重点项目。
青年策展人项目旨在鼓励青年学子走向田野,深入基层,在广阔的中华大地开展富有深度的专题性调查工作,发现中国,促进青年人形成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同时挖掘青年策展力量,将博物馆人类学研究直接诉诸博物馆社会教育与传播,将调查成果转化为博物馆展览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