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1日下午,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的研二学生在耿敬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东昌新村,深度探索艺术社区建设。
东昌新村是小陆家嘴里唯一的小区,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现在统称为老旧小区,东昌作为老旧小区的典型,曾经垃圾遍地,环境问题使得居民深受影响。在这里抬头就是现代化的陆家嘴“三件套“,低头却是老旧的小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艺术介入以后,小区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为什么艺术进入社区活动能够开展得如此顺利?”带着问题,我们跟着东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骏来到了星梦停车棚。
“滴,人脸识别成功”——曹书记解释道这是停车棚前设置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目前社区里有141户在此停车的居民录入了系统,很大地提高了展览和车辆的安全性。走进星梦停车棚,映入眼帘的是摆放整齐的车辆,左边摆放的是三星堆的展览图架,走进是龙门石窟图片展,展览的图片图像清晰度高,有着“青铜面具”、“飞天”、“菩萨像”等等,各式各样的图片被悬挂在停车处的上方,加上艺术灯光的映衬下,活灵活现,犹如亲临现场参观。
在曹书记的介绍下,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三星堆”、“龙门石窟”文化,以及展览进入后居民的热烈反响,能够进入车棚的居民往往会为此感到自豪,并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前往车棚参观。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一面墙前,这是星梦停车棚项目建设图片展,上面展示了四年间“梦”生根发芽的过程,背后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居民的书法展示和竣工仪式图片。曹书记告诉我们,星梦停车棚的布展是以时间为脉络的,从千年前的“三星堆”、“龙门石窟”到四年间星梦车棚的建设过程展示,以及打算用来展示疫情期间抗疫志愿者的“三块留白”,跨越千年,时间仿佛在这个小小车棚凝聚。
跟着曹书记的步伐,我们来到了小区的施工垃圾堆放处和小区居民活动处,本该脏乱的施工垃圾出人意料地竟然非常整齐地堆放在小区的角落,墙上画的是充满生机的向日葵和垃圾分类的标语,垃圾堆放处上是居民自己设计的小水喷,堆放垃圾时水喷就会打开,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灰尘,巧妙的设计展现了居民参与建设的力量。小区的居民活动处就在车棚的不远处,两棵高高的大树为这片地方带来了阴凉,花坛里是小区居民自发栽种的鲜花,曹书记告诉我们,花坛的每一块土地都是居民自己承包的,停车棚周围的居民已经自发形成了每周定期自组清洁家园行动,“家园意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参观完小区,我们来到了小区的居民委员会,在这里曹书记向我们进一步讲述了星梦停车棚的建设初心以及背后的故事。星梦源自于一位老人对于东昌的希望——希望东昌能够改变“抬头星光熠熠,低头处处垃圾”的现状,其实也是每一位东昌人的的希望,意思就是东昌星空下的梦想,让居民相信星空的意义,梦想的力量,来改变原有的刻板印象。小区建设的目标就是让居民自发建设小区,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力量,在星梦停车棚竣工以后,居民建设小区的热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小区的志愿服务队成员也从5人扩大到17人。
星梦停车棚建设背后蕴含着不同主体的共同努力,不仅仅是小区居委会的积极促进、小区居民的美好期盼,也离不开陆家嘴公益基金会、艺术家王南溟老师、上海大学博物馆等主体的大力支持,在小小的展览背后是美术、社会学、文学的相互配合,也是“居民自治”意识的觉醒。王南溟老师和社区居民志愿者代表也向我们讲述了为什么选择东昌新村作为艺术社区实践点,又是怀抱着怎样的初心加入小区志愿服务中去的,建设过程中的很多细节都是大家共同协商的结果,“专家问题专家处理,基础问题居民讨论”已经成了他们之间共同的默契,只为了一个目的——社区建设。
实地参观了东昌新村的艺术社区建设成果,同学们将课堂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到了东昌艺术社区建设的梦想与初心,充分感知到了艺术介入社区的实践过程,以及背后不同主体的协商与配合。艺术进入社区带来了人和资源,梦想的力量让艺术插上翅膀扎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并唤醒了居民的“自治”意识,这也是艺术进入社区的意义所在。(撰稿:周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