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动态 - 正文

活化的记忆——社会院学子走进楼道美术馆

创建时间:  2022-11-11  周若欣   浏览次数:   返回

2022年11月11日下午,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各专业的同学们,在耿敬老师、王南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东昌大楼七楼的楼道美术馆,在这里由原东昌消防瞭望塔战士赵解平老师讲述“瞭望塔上下”陆家嘴记忆展背后的历史故事。

在东昌大楼的七楼,夜色降临时就会出现一条灯带,那是楼道美术馆的场所,2021年8月8日,在此做成了展题为“瞭望塔上下”的陆家嘴记忆展系列的首展,按照美术馆的动线图化成了四个小展区,展览由赵解平老师提供的口述史以及他在当时拍的照片和瞭望塔建筑模型组成。来到楼道美术馆,映入眼帘的就是放在玻璃罩中央的东昌消防瞭望塔建筑模型,赵解平老师从自己当年作为消防战士的亲身经历出发,向同学们讲述了当年的消防瞭望塔承担的重要作用,又是如何被爆破消失在历史中,最后依照保存下来的老照片和回忆经过多次修改得以完成现在的建筑模型。展览中有二十张老照片,有消防战士在训练和站岗的场景,有当年东昌路和浦东南路的街景,还有当年的军民共建的情景。在赵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的陆家嘴街道,虽然建筑会消失,但是记忆在这些老照片里永不褪色。

王南溟老师还给大家介绍了楼道美术馆的布展设计和灯带设计的创意构思,同学们感到惊叹不已,楼道美术馆虽小,但是却以创新的方式将艺术带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功能性的楼道转化为文化欣赏与历史传承的空间。

随后,跟着老师们的步伐,我们来到了东园第一居委会,在这里赵老师以“我拍陆家嘴的变迁——从烂泥渡镇到金融贸易区”为题,从历史上的陆家嘴、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浦东开发的提出、我拍陆家嘴的变迁等方面向同学们展现了从陆家嘴的历史变迁和摄影作品里的温情记忆。从一张张照片的今昔对比中,我们感受到了照片的某种意义,时间不会停止流逝,但是照片却将它定格,将时间封存在一瞬间。赵老师通过自己的摄影作品与大家分享了作为摄影人的初心与使命,便是要记录历史,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人文历史题材的拍摄、收集、整理工作。选择将摄影作品放入楼道美术馆,也是为了提醒我们开发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历史遗存,同时对居民起到了艺术普及的作用。

同学们就赵老师的分享内容积极与老师进行讨论交流,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2021级人类学的硕士研究生田祉豪表示,“今天赵老师的内容令人非常感动,关于地方的知识、故事、情感与记忆,街道、建筑与影响,影像作为历史的见证,就像赵老师所说的,不是爱情、不是糖水、而是怀旧。”

走出居委会,在王南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东园一村、二村再到东园四村、三村,可以看到小区环境干净整洁,娱乐设施完善,虽然小区已经有了一些年头,但是在新的时代呈现出了新的风貌。借助社区微更新的契机,楼道美术馆将艺术带进了居民区,提升了小区楼道的魅力,打造具有美术馆气质的陆家嘴社区。

从历史上的陆家嘴到现在的陆家嘴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小小的楼道美术馆我们可以看到对艺术社区建设的启发,摄影作品以艺术的新方式进入了居民楼的公共生活空间,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更新的过程。艺术进社区不是简单地将艺术家的作品植入社区,而是要以人为中心,将记忆的遗产活化,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条:活动预告 |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2022 年学术新星论坛

下一条:戎装在身,无悔青春|社会学院2022年征兵宣讲会顺利举行

首页 - 学生动态 - 正文

活化的记忆——社会院学子走进楼道美术馆

创建时间:  2022-11-11  周若欣   浏览次数:   返回

2022年11月11日下午,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各专业的同学们,在耿敬老师、王南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东昌大楼七楼的楼道美术馆,在这里由原东昌消防瞭望塔战士赵解平老师讲述“瞭望塔上下”陆家嘴记忆展背后的历史故事。

在东昌大楼的七楼,夜色降临时就会出现一条灯带,那是楼道美术馆的场所,2021年8月8日,在此做成了展题为“瞭望塔上下”的陆家嘴记忆展系列的首展,按照美术馆的动线图化成了四个小展区,展览由赵解平老师提供的口述史以及他在当时拍的照片和瞭望塔建筑模型组成。来到楼道美术馆,映入眼帘的就是放在玻璃罩中央的东昌消防瞭望塔建筑模型,赵解平老师从自己当年作为消防战士的亲身经历出发,向同学们讲述了当年的消防瞭望塔承担的重要作用,又是如何被爆破消失在历史中,最后依照保存下来的老照片和回忆经过多次修改得以完成现在的建筑模型。展览中有二十张老照片,有消防战士在训练和站岗的场景,有当年东昌路和浦东南路的街景,还有当年的军民共建的情景。在赵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的陆家嘴街道,虽然建筑会消失,但是记忆在这些老照片里永不褪色。

王南溟老师还给大家介绍了楼道美术馆的布展设计和灯带设计的创意构思,同学们感到惊叹不已,楼道美术馆虽小,但是却以创新的方式将艺术带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功能性的楼道转化为文化欣赏与历史传承的空间。

随后,跟着老师们的步伐,我们来到了东园第一居委会,在这里赵老师以“我拍陆家嘴的变迁——从烂泥渡镇到金融贸易区”为题,从历史上的陆家嘴、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浦东开发的提出、我拍陆家嘴的变迁等方面向同学们展现了从陆家嘴的历史变迁和摄影作品里的温情记忆。从一张张照片的今昔对比中,我们感受到了照片的某种意义,时间不会停止流逝,但是照片却将它定格,将时间封存在一瞬间。赵老师通过自己的摄影作品与大家分享了作为摄影人的初心与使命,便是要记录历史,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人文历史题材的拍摄、收集、整理工作。选择将摄影作品放入楼道美术馆,也是为了提醒我们开发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历史遗存,同时对居民起到了艺术普及的作用。

同学们就赵老师的分享内容积极与老师进行讨论交流,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2021级人类学的硕士研究生田祉豪表示,“今天赵老师的内容令人非常感动,关于地方的知识、故事、情感与记忆,街道、建筑与影响,影像作为历史的见证,就像赵老师所说的,不是爱情、不是糖水、而是怀旧。”

走出居委会,在王南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东园一村、二村再到东园四村、三村,可以看到小区环境干净整洁,娱乐设施完善,虽然小区已经有了一些年头,但是在新的时代呈现出了新的风貌。借助社区微更新的契机,楼道美术馆将艺术带进了居民区,提升了小区楼道的魅力,打造具有美术馆气质的陆家嘴社区。

从历史上的陆家嘴到现在的陆家嘴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小小的楼道美术馆我们可以看到对艺术社区建设的启发,摄影作品以艺术的新方式进入了居民楼的公共生活空间,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更新的过程。艺术进社区不是简单地将艺术家的作品植入社区,而是要以人为中心,将记忆的遗产活化,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条:活动预告 |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2022 年学术新星论坛

下一条:戎装在身,无悔青春|社会学院2022年征兵宣讲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