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带领学院研究生始终牢记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初心和使命,同时帮助我院新生了解学校和学院的历史,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团总支于8月25日上午组织2023级研究生新生开展“寻访红色足迹,谱写青春之歌”校园参访主题教育活动。此次活动总计有120余人参加,共分为四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四个小组先后参观了海派文化博物馆、钱伟长纪念馆、校史馆、社院大楼、溯园、泮池等地,每组都配备同辈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述了这些校园地标的丰富历史。
活动回顾
01 钱伟长博物馆
钱伟长图书馆是一座融图书馆、博物馆和校史馆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门前 广场有钱伟长雕像,建筑周围的花园为樱花主题。建筑整体呈圆形,与整个东区内教学科研大楼的方形建筑群形成鲜明对比,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
02 海派文化博物馆
馆内设有多个海派文化专题陈列,全方面地展示了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讲解员们以“海阔·天空:海派文艺的当代遐想”、“海上明月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海潮的回响:上海方言文化展示体验馆”三大主题板块为核心,娓娓道来,带领同学们领略海派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03 溯园
撷“溯源”之谐音,取追根溯源之意,为老上海大学而建,寓意追溯传承前代之办学理念与精神。在溯园的墙面上镌刻着《上海大学章程》和全体师生名录,以“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作为办学宗旨,老上海大学开始了建校、发展、变迁的历程。同学们在这里缅怀先辈、铭记历史,与先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04 泮池
泮池一词取自天下孔庙都有名为“泮池”的池塘,出自于老校长钱伟长先生之手。池上立着石桥,桥边柳下立着一块石碑,有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题的“泮池观鱼”,为上大“十佳景观”之一。池水荡漾,树叶簌簌,同学们在池畔交谈,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
05 社会学院
1923年国共合作背景下建立的老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首任系主任为瞿秋白,涌现出了张太雷、蔡和森、肖楚女、恽代英、任弼时、秦邦宪、杨尚昆、李硕勋等一大批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人才。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是1979年中国大陆恢复社会学学科后成立的第一个社会学系,也是一个富有红色基因的学科,几代上大社会学人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矢志不渝地奋斗。芳华待灼唯砥砺深耕,奋楫笃行则履践致远,愿同学们奋楫扬帆起新程,凝心聚力谱新篇!
游览感悟
第一组组员23级社会学专业 陈子叶
今天借着学院组织的游园活动,跟着新同学们一起,第一次来到了宝山校区。在录取通知盒里的钱伟长图书馆真实地出现在眼前,校史里的瞿秋白、邓中夏等先辈的指导还在散发着光芒,溯园壁上一位位先辈都还在看着他们曾经的校园。钱老校长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在这个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我辈所愿,但助力于家国而已,之乡野,出实业!
第二组同辈讲解员23级社会学专业 杨路程
今天我们第一次一起游览上大校园,从东区社会学院大楼出发,走进了钱伟长图书馆,遍历校史,了解上大与上海,在历史的洪流中感触和体会上海大学的发展。从东区到西区,路过红砖黑瓦的影视基地,走过上大溯园,老上大的历史记忆与前代的办学精神与理念跃然于眼前。阳光绿荫下,我们沿着泮池一路赏鸟观鱼,最终来到本部图书馆。上大的蓝是五彩斑斓的蓝,由每一位莘莘学子的大放异彩而组成光谱,追根溯源,缅怀先贤;静心笃志,奋发图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第三组组员23级社会工作专业 张伊瑞
7月从上大毕业,时隔一月我又作为研究生新生故地重游,重温往昔。与四年前初次踏入的上海大学相比,如今的上大发生了一些变化。老上大的往日辉煌得以复原,一块块红砖承载着百年历史的记忆。不变的是上大溯园圆弧形的浮雕墙,这里记录着百年上大的峥嵘岁月,每每来到此处,都会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氛围。走进东区,钱伟长图书馆依旧庄严宏伟,再次走进钱图,那种肃穆和庄严仿佛在提醒我,要永远心怀谦卑与敬畏,不断学习,追求进步。
第四组组员23级民俗学专业 郑涛
从泮池旁到钱伟长先生雕像前、从校本部图书馆到社会学院学院楼。我们2023级研究生新生在学长的带领下游览了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整个游览过程配合着讲解员同学激情地讲解,让我们领略到了上大百年历史底蕴,以及我院的光辉历程,并因此对上大以及社会学院产生了极强的归属感与荣誉感,这份荣誉感必将促使着我们努力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上大精神,成为一名优秀的上大学子。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彰显过往,召唤时代。通过此次校园行活动,同学们对上海大学的发展历史和校园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与上大建立起了更加深厚的联结。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研究生生活中,能够铭记“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秉持“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校风,将“上善若水,海纳百川,大道明德,学用济世”的上大精神发扬光大,以披荆斩棘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思源奋进,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