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为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重要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在城市建设与治理中的鲜明体现,深刻回应了我国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时代命题。近年来,上海市深入贯彻落这一重要改革理念,从多个维度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把握人民城市根本属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上海在探索超大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子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实际需求放在首位。治理创新更注重以党建为引领,多措并举激发社会活力和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参与意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深化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协商机制,鼓励公众从传统治理逻辑下的被动响应者转变为共建行动的积极行动者;通过创新自下而上的公共讨论机制,推动城乡社区从行政治理末梢转变为共治的重要场域;通过创造性的改革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动人民群众更高质量共享城市公共产品。这些改革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同时,也实现了上海城市治理模式的深度转变和系统优化,有利于调动一切力量共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以人本价值为核心取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海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改革探索中,始终把人本价值作为改进城市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标尺,努力化解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的改革注重提供更优的公共服务,尤其是在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提供需求导向、内涵更丰富的多层次公共服务,同时不断提升公共产品精准传递的水平;注重实现更有序的公共管理,使不同阶层和群体可以和谐有序的共处,公平合理地分享改革成果,以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融入健康有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注重实现更深入的治理参与,使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更深层次的体现,社会的自主性得以充分、有序发展,以社会机制塑造城市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生活领域。
紧扣人民城市生命体征,探寻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城市是多种功能和空间高度复合于一体的生命体,具有其内在发展和演化的规律。城市治理也需科学遵循其发展规律,以系统思维强化整体协同治理理念。近年来,上海不断优化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多层级体系,推动各级政府更好履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职责,探索条块协同的新方法,培养了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基层治理人才队伍,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的系统整合能力。此外,上海还以科技支撑为着力点,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改革,以先进技术和大数据思维推动政务流程深度优化,建立了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一体化城市运营管理新方法。这些改革在有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同时还深度重塑了现代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形态,持续推动一种以需求为导向、更注重公众反馈、持续改进的公共治理模式成型。
布局人民城市发展战略,为人民分享改革成果提供充分机遇。人民城市发展理念强调用最好的资源服务人民,提供更多的机遇成就每个人,这就需要城市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功能性成长空间。上海通过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更好发挥浦东新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要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为人民群众在更高水平上分享改革红利、在更广泛维度参与改革发展提供了充分机遇。这深刻践行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也为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厚实的社会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
塑造卓越城市精神气质,构建人民城市社会认同感。上海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这一城市精神为来自全球和国内不同地区的城市建设者扎根上海并形成社会认同提供了重要支持。在城市治理实践中,上海更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诚信教育,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功能布局,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体活动,更好回应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生活需要,努力为城市发展进步提供思想引领、精神力量和人文滋养。更注重强化城市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观念与水平,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倡导契约精神、规则理念、秩序意识,组织群众制定并践行社区公约、村规民约,以法治理念推动治理创新内涵。这些改革举措有助于上海当前多元化和异质性水平日趋提升的社会样态达成普遍共识,进而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价值支撑。
立足于当代中国治理转型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上述改革举措不仅对于提升超大城市系统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还有助于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形成我国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就此而言,以人民城市发展理念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将是未来一个阶段治理创新的重要趋势。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上海市重点智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