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洹宇(女),副教授,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近现代文化史、文化遗产、公益慈善。近年主要进行中国近代公益史的相关研究。
联系方式:wuhuanyu@mail.shu.edu.cn
教育背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近年主要学术论文:
武洹宇:《辛亥祭奠的死亡表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骷髅符号释读》,《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2期,第52-68页。论文同时被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编《<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2013-2018)收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727-754页。
武洹宇:《中国近代“公益”的观念生成:概念谱系与结构过程》,《社会》2018年第6期,第180-215页。该文被三次转载,分别为:2018年第6期《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2期《社会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并全文英译转载于《社会》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CJS),2020,Vol6,Issue 4。
武洹宇、朱健刚:《中西互构下近代慈善事业的转型——以“丁龙(Dean Lung)汉学讲席”捐赠为例》,《社会发展研究》2022年第1期,第117-134页。CSSCI。
武洹宇:《公益网络与国家转型——对晚清慈善家潘达微的历史社会学研究》,《学术研究》2020年第1期,第60-67页,CSSCI。
武洹宇:《眼力的法则——当代民间古玩权威地位的合法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第29-40页。CSSCI。独著。
武洹宇:《思想的“时差”——20世纪初中西方学者在“德性重塑”探索中的互相想象》,《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第43-50页。CSSCI。
武洹宇:《海南穆斯林古墓群双墓碑现象研究》,《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247-252页。CSSCI。该论文为本科期间研究成果,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近年主要科研项目: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公益观念研究(20YJC840031),省部级,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6批面上资助项目:中国近代“公益”观念的历史社会学研究(2019M663337),中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结项。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广东志士与中国近代公益话语的萌芽(GD16XLS06)结项。结项等级:优秀。
中山大学校党委2019年文化传承——大学文化建设项目(01030-18020003):中山大学校园文化遗产研究(马丁堂历史研究),校级重点。
“《华人慈善:历史与文化》教材开发”,浙江敦和基金会,结项。
“编著《广府慈善文化拼图》”,第五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项目,结项。
“顺德社区调研及基金会战略规划项目:顺德社区社会服务需求调研”之“文化保育组”子课题,完成并提交《顺德区2018年社区文化保育调研报告》,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结项。
社会兼职:
广州市黄花岗公园特聘文史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