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岳丽莹等《双视角、双维度下超大城市的通勤效率——以上海市为例》

创建时间:  2024-09-24  莫晓燕   浏览次数:   返回

作者:岳丽莹朱宇,李开明

期刊:《地理研究》2024年第2期

摘要居住-就业空间配置决定居民通勤行为,开展通勤效率研究对优化职住空间分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尤为重要,但已有研究鲜有从双视角(平均通勤距离与通勤空间组织)、双维度(学历与出行方式)对其进行考察。以上海市为例,基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采用过剩通勤指标,从双视角、双维度深入分析超大城市的通勤效率及其群体异质性。研究表明:(1)整体上,上海市52.12%的居民出行属于过剩通勤,使用了15.38%的通勤容量,表明城市职住关系优化潜力较大。(2)具体维度上,不同学历、出行方式的通勤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小汽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的通勤效率更低,职住关系优化空间更大,尤其是低学历就业者。与单一维度相比,双维度的交叉分析呈现更加复杂的结果。(3)视角上,平均通勤距离和通勤空间组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对于公共交通出行,低学历就业者的实际通勤距离大于高学历就业者,但前者的通勤空间组织更为有序。同时,过剩通勤指标表明相较于短通勤模式,长通勤模式不一定是低效率、无序的。以上结果强调了基于双视角、双维度研究通勤效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低学历-公共交通出行的职住平衡程度最低,城市应该在未来保障性住房、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方面更加关注低技能、低收入等弱势群体。

关键词:职住平衡;过剩通勤;通勤效率;上海;

全文链接


上一条:新论|计迎春等《城市中产阶层家庭嫁妆研究——性别规范、孝道伦理和代际关系的杂糅变迁》

下一条:新论|李松涛《忠孝难两全?——从忠孝关系看中国传统政治的伦理基础》


新论|岳丽莹等《双视角、双维度下超大城市的通勤效率——以上海市为例》

创建时间:  2024-09-24  莫晓燕   浏览次数:   返回

作者:岳丽莹朱宇,李开明

期刊:《地理研究》2024年第2期

摘要居住-就业空间配置决定居民通勤行为,开展通勤效率研究对优化职住空间分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尤为重要,但已有研究鲜有从双视角(平均通勤距离与通勤空间组织)、双维度(学历与出行方式)对其进行考察。以上海市为例,基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采用过剩通勤指标,从双视角、双维度深入分析超大城市的通勤效率及其群体异质性。研究表明:(1)整体上,上海市52.12%的居民出行属于过剩通勤,使用了15.38%的通勤容量,表明城市职住关系优化潜力较大。(2)具体维度上,不同学历、出行方式的通勤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小汽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的通勤效率更低,职住关系优化空间更大,尤其是低学历就业者。与单一维度相比,双维度的交叉分析呈现更加复杂的结果。(3)视角上,平均通勤距离和通勤空间组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对于公共交通出行,低学历就业者的实际通勤距离大于高学历就业者,但前者的通勤空间组织更为有序。同时,过剩通勤指标表明相较于短通勤模式,长通勤模式不一定是低效率、无序的。以上结果强调了基于双视角、双维度研究通勤效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低学历-公共交通出行的职住平衡程度最低,城市应该在未来保障性住房、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方面更加关注低技能、低收入等弱势群体。

关键词:职住平衡;过剩通勤;通勤效率;上海;

全文链接


上一条:新论|计迎春等《城市中产阶层家庭嫁妆研究——性别规范、孝道伦理和代际关系的杂糅变迁》

下一条:新论|李松涛《忠孝难两全?——从忠孝关系看中国传统政治的伦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