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主持人
|
地点
|
时间安排
|
发言人
|
评论人
|
社会理论(一)
|
赵立玮
|
B417
|
10月29日
8:30-11:50
发言人
20分钟
评论人
10分钟
讨论
15分钟
茶歇
10分钟
|
田耕:韦伯的"苦难神义论"命题
|
李英飞
|
蔡博方:试想韦伯对于晚晴民初宗教场景的分析:从法律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出发
|
王楠
|
茶歇
|
李荣山: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
|
杨璐
|
何蓉:边界与边疆:韦伯社会学的视角
|
郑作彧
|
计量历史社会学
|
孙秀林
|
B106
|
李煜:教育收缩下的不平等趋势:以明代科举为例
|
袁浩
|
蒋勤:Dual-track_career_mobility: Civil Exams and Office Purchase in Late Imperial China(1800-1904)
|
孙秀林
|
茶歇
|
李楠:铁路网络、疾病传播与移民社会——来自1910-1911东北地区流行性鼠疫的考察
|
蒋勤
|
尤怡文:China Inc.: The Business Group for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networking
|
蔡永顺
|
家庭与情感
|
陈映芳
|
B401
|
翟学伟:爱情与姻缘
|
陈映芳
|
吴小英:家庭研究中的左与右
|
纪莺莺
|
茶歇
|
郑丹丹:协商的孝道——中国城市老年人家庭照料安排中的传统与变迁
|
杨锃
|
肖瑛:公私之间:晚晴士大夫的伦理实践
|
成伯清
|
专题
|
主持人
|
地点
|
时间安排
|
发言人
|
评论人
|
社会理论(二)
|
蔡永顺
|
B417
|
10月29日
14:00-18:00
发言人
20分钟
评论人
10分钟
讨论
15分钟
茶歇
10分钟
|
李英飞:塔尔德与涂尔干的自然法则:统计学视野下的理论分野
|
李荣山
|
杨璐:日常的社会:休谟的道德思想研究
|
罗朝明
|
茶歇
|
王楠:现代社会的道德人格——论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
|
渠敬东
|
吕敬美: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总体性视野与现代性主题
|
渠敬东
|
孙飞宇:从灵魂到心理:关于弗洛伊德标准版英译本的知识社会学研究
|
田耕
|
社会理论(三)
|
李凌静
|
B106
|
成伯清:从自我技术看儒家伦理的早期嬗递
|
徐冰
|
徐冰:本真性与公共领域——查尔斯·泰勒的自由社会观
|
蔡博方
|
茶歇
|
赵立玮:社会学的想象与想象的社会学
|
孙飞宇
|
郑作彧:相互作用:齐美尔的理论概念的翻新
|
李凌静
|
罗朝明:实践的紧迫性
|
何蓉
|
文化与社会
|
吴小英
|
B401
|
张江华:"福"的生产、交换与分配:广西壮族村落社会中的集体与个人——兼谈道义经济问题
|
杨清媚
|
杨清媚:"文化自觉"辨析
|
李霞
|
茶歇
|
杨锃:地下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精神病院的制度与生活
|
吴小英
|
刘拥华:诉苦:一种农民权利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
|
梁波
|
专题
|
主持人
|
地点
|
时间安排
|
发言人
|
评论人
|
组织社会学
|
孙飞宇
|
B417
|
10月30日
8:30-12:10
发言人
20分钟
评论人
10分钟
讨论
15分钟
茶歇
10分钟
|
冯仕政:理性选择,还是社会行动?——试论社会学的制度分析范式
|
黄晓春
|
管兵:发明还是扩散: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机制
|
盛智明
|
茶歇
|
黄晓春:技术治理的极限及其超越
|
管兵
|
纪莺莺:双向技术赋权:互联网视角下国家与青年社会组织的重构
|
冯仕政
|
严俊:有限理性行动者的偏好变化与行为策略:一个初步的理论
|
郑丹丹
|
历史社会学
|
成伯清
|
B106
|
孟庆延:"深耕者"与"鼓动家":试论共产党早期乡村革命中的"农运派"
|
孙秀林
|
马学军:特派员与工头、工人大众:中共早期领导安源工人运动兴衰的再考察(1921-1925)
|
李煜
|
茶歇
|
王利平:民族主义视野中的满蒙问题
|
张江华
|
齐群:国民革命中的民族问题
|
魏文一
|
李霞:略论近代出版传媒在学术的现代转型中的作用——以商务印书馆为例
|
王利平
|
风险与国家权力的分配逻辑
|
渠敬东
|
B401
|
曹正汉:中国的极权与分权:风险论与历史证据
蔡永顺:代理人困境与国家治理:兼评风险论
刘世定:
渠敬东:
尤怡文:
|
论文目录:
試想韋伯對於晚清民初宗教場景的分析:從法律與文化社會學的視角出發(蔡博方)
中国的集权与分权:风险论与历史证据(曹正汉)
发明还是扩散: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机制(管兵)
技术治理的极限及其超越(黄晓春 嵇欣)
"双向技术赋权":互联网视角下国家与青年社会组织关系的重构(纪莺莺 沈德赛)
Dual-track Career Mobility(蒋勤)
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李荣山)
略论近代出版传媒对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影响(李霞)
诉苦:一种农民权利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刘拥华)
实践的紧迫性(罗朝明)
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总体性视野与现代性主题(吕敬美)
特派员与工头、工人大众(马学军)
"深耕者"与"鼓动家":试论共产党早期乡村革命中的"农运派" (孟庆延)
国民革命中的民族问题——以中共蒙古族党员为例(齐群)
从灵魂到心理:关于弗洛伊德标准版英译本的知识社会学研究(孙飞宇)
本真性和公共领域——查尔斯. 泰勒的自由社会观(徐冰)
现代社会的道德人格——论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王楠)
公私之间:晚清士大夫的伦理实践及其启示(肖瑛)
有限理性行动者的偏好变化与行为策略:一个初步的理论模型(严俊 李婷婷)
日常的社会:休谟的道德研究(杨璐)
"文化自觉"辨析(杨清媚)
地下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精神病院的制度与生活(杨锃 李川)
社会学的想象与想象的社会学(赵立玮)
"协商"的孝道(郑丹丹)
相互作用:齐美尔的理论概念的翻新(郑作彧)
"福"的生产、交换与分配:广西壮族社会中的集体与个人(张江华)
铁路网络、疾病传播与移民社会(李楠)
教育收缩下的不平等趋势——以明代科举为例(李煜 林盼)
代理人困境与国家治理:兼评风险论(蔡永顺)
理性选择,还是社会行动?(冯仕政)
家庭研究中的左与右(吴小英)
韦伯的"苦难神义论"命题(田耕)
民族主义视野中的满蒙问题(王利平)
爱情与姻缘:两种亲密关系的模式比较(翟学伟)
从自我技术看儒家伦理的早期嬗变(成伯清)
China Inc: The Business Group for political,economic, and social networking(尤怡文)
边界与边疆:韦伯社会学的视角(何蓉)
塔尔德与涂尔干的自然法则(李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