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城市治理创新”论坛综述

创建时间:  2020-09-22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20年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城市治理创新”论坛暨第七届特大城市社会治理论坛于9月12日下午召开。论坛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负责人为张文宏教授和张翼研究员。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在线上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三十多位研究者参加了腾讯会议网上交流,并在高峰时段有三百多人同时在线,旁听了会议发言。

本论坛共分成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黄晓春教授主持,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研究员、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梁玉成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肖瑛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张文宏教授的致辞重点强调了在我国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的背景下,聚焦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的新实践开展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张翼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流动人口、人口转型与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提出从大城市到城市群再到全国,呈现出了整体性的治理脉络,但农民工的地位逐渐边缘化,需要将民生作为治理源头来看待,未来在特大城市治理方面要更加重视民生方面的考量,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梁玉成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大数据时代的城市治理,阐述了在大数据时代城市治理的新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显示出城市治理方向的变迁和城市整体治理逻辑的改变,大数据背景下社会疏离感在提升,中国强调的是融合与多中心,力求不同阶层之间的接触和融合。肖瑛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家”与城市治理的深层逻辑,认为“家”内在地包含有伦理、政治、经济等多重政治隐喻,家作为现代化的治理表征,家庭隐喻浸透在社会建设、城市基层治理的理念和手段中,将“家”作为理解城市治理的深层文化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第二单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刘亚秋副研究员主持。第一位发言人是中共青岛市委党校赵立波教授,发言题目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城市治理问题的若干思考。赵立波教授介绍了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用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并结合山东情况,指出山东由于没有中心城市,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需要思考未来的发展走向。第二位发言人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臧雷振教授,发言题目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政府治理转型。臧雷振教授认为如何将智慧城市建设嵌入现有城市治理模式、如何与政府治理转型产生良好互动从而达到预期目标,是需要关注的重点,这需要政策制定者在技术和制度层面积极设计风险管控手段,从而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溢出效应。第三位发言人是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朱艳鑫副教授,发言题目是整体治理视域下的医联体建设研究。朱艳鑫副教授介绍了医联体改革情况,医疗改革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的趋势契合了整体性的治理理念与实践意蕴。第四位发言人是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刘鉴萱,发言题目是我国城市政府大数据能力的培育机制。刘鉴萱提出我国城市治理的大数据应用在数据的获取、处理、开放与共享、应用、监管能力方面仍有诸多不足,需要更加科学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政府治理与城市治理之中,进一步发挥好大数据的运用潜力。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利敏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臧得顺副研究员对发言进行了评论。

第三单元由中共青岛市委党校赵立波教授主持。第一位发言人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讲师钱志远博士,发言题目是“有组织的无序——以一个商品房社区的三届业主委员会为例”。钱志远博士提出“有组织的无序”主要表现在部分业委会不稳定的、不断随情境变化的业主组织关系形态,认为以往有关业主自治能促进民主发展的观点忽视了业主的自治行动常常被利益集团裹挟而卷入更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去的事实。第二位发言人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周霓羽,发言题目是公共服务供给与国家能力建设。周霓羽博士认为社区基金会的运作体现了基层服务供给和国家建设的双重运作逻辑,提供了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场域,通过赋权、参与、自治的方式,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介入基层治理,实现了社区层面的双向支持。第三位发言人是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政,发言题目是“家政式国家-社会关系:社会工作机构何以向劳务派遣公司转变”。张政针对社会工作机构越来越多地向劳务派遣公司的形态转变这一现象,将社工机构和劳务派遣公司的相似性解释为制度环境对组织的约束-目标替代,提出了家政式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第四位发言人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汪雅琴,发言题目是新冠疫情背景下城镇社区治理的主题困境分析。汪雅琴分析了疫情防控期间琴城镇社区治理的各类主体在面对自身利益诉求和社会责任义务双重约束下的行为困境,提出了需要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力量,形成契合度更高、更积极的主体反应模式的解决方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纪莺莺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徐选国副教授对发言进行了细致评论。

第四单元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臧雷振教授主持。第一位发言人是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张洁,发言题目是“从争夺到共识:社区空间权力的生产”。张洁以棚户区改造为例,分析了社区场域内微观权力运作的各种实践,指出在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和自下而上的空间诉求中,不同的权力主体都在建构其行动合法性、合理性及组织性,经过多种策略拉锯后,双方由空间“争夺”走向“共识”,最终实现社区空间权力的生产。第二位发言人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陈晓冰,发言题目是不公正待遇对流动人口社会排斥感的影响。陈晓冰的定量分析显示,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平感和社会安全感在其不公正待遇对其社会排斥感的影响中存在多重多步的中介路径,且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不公正待遇对其社会排斥感的影响路径受到其本地社会网络规模的调节。第三位发言人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曾祥娜,发言题目是安居方能乐业:居住类型与在沪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曾祥娜运用2017年上海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住房类型会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对于上海来说,需要更加注意对流动人口的保障问题。第四位发言人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周游,发言题目是春风吹又生:城市边缘人的生活策略。周游以上海市七宝老街“住宅商用”违法经营群体为分析对象,集中分析了城市边缘群体如何在官方的治理运动中努力维持既有经营状况的生存策略,为治理式运动缘何难以成功提供了一种解释思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冯猛副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讲师项军博士对发言进行了详细评论。

在论坛总结环节,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金桥副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简要概括,认为四个单元分别聚焦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分析视角、政府治理、基层治理、流动人口治理的不同主题,并对所有参会者的认真准备与旁听者的积极参与表达了真诚致谢,特别感谢了十五位发言人、四位主持人与六位评议人。202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第23号论坛“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城市治理创新”暨第七届特大城市社会治理论坛至此圆满结束。(赵君、金桥)

报告人 报告时间(年月日)
报告时间(当日具体时间) 报告地点

上一条:“共享经济与可持续城市”工作坊邀请函

下一条:2020年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10周年特别演讲“继承费孝通学术遗产 迈向未来的中国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简讯


202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城市治理创新”论坛综述

创建时间:  2020-09-22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20年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城市治理创新”论坛暨第七届特大城市社会治理论坛于9月12日下午召开。论坛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负责人为张文宏教授和张翼研究员。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在线上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三十多位研究者参加了腾讯会议网上交流,并在高峰时段有三百多人同时在线,旁听了会议发言。

本论坛共分成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黄晓春教授主持,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研究员、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梁玉成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肖瑛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张文宏教授的致辞重点强调了在我国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的背景下,聚焦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的新实践开展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张翼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流动人口、人口转型与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提出从大城市到城市群再到全国,呈现出了整体性的治理脉络,但农民工的地位逐渐边缘化,需要将民生作为治理源头来看待,未来在特大城市治理方面要更加重视民生方面的考量,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梁玉成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大数据时代的城市治理,阐述了在大数据时代城市治理的新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显示出城市治理方向的变迁和城市整体治理逻辑的改变,大数据背景下社会疏离感在提升,中国强调的是融合与多中心,力求不同阶层之间的接触和融合。肖瑛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家”与城市治理的深层逻辑,认为“家”内在地包含有伦理、政治、经济等多重政治隐喻,家作为现代化的治理表征,家庭隐喻浸透在社会建设、城市基层治理的理念和手段中,将“家”作为理解城市治理的深层文化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第二单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刘亚秋副研究员主持。第一位发言人是中共青岛市委党校赵立波教授,发言题目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城市治理问题的若干思考。赵立波教授介绍了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用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并结合山东情况,指出山东由于没有中心城市,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需要思考未来的发展走向。第二位发言人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臧雷振教授,发言题目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政府治理转型。臧雷振教授认为如何将智慧城市建设嵌入现有城市治理模式、如何与政府治理转型产生良好互动从而达到预期目标,是需要关注的重点,这需要政策制定者在技术和制度层面积极设计风险管控手段,从而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溢出效应。第三位发言人是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朱艳鑫副教授,发言题目是整体治理视域下的医联体建设研究。朱艳鑫副教授介绍了医联体改革情况,医疗改革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的趋势契合了整体性的治理理念与实践意蕴。第四位发言人是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刘鉴萱,发言题目是我国城市政府大数据能力的培育机制。刘鉴萱提出我国城市治理的大数据应用在数据的获取、处理、开放与共享、应用、监管能力方面仍有诸多不足,需要更加科学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政府治理与城市治理之中,进一步发挥好大数据的运用潜力。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利敏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臧得顺副研究员对发言进行了评论。

第三单元由中共青岛市委党校赵立波教授主持。第一位发言人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讲师钱志远博士,发言题目是“有组织的无序——以一个商品房社区的三届业主委员会为例”。钱志远博士提出“有组织的无序”主要表现在部分业委会不稳定的、不断随情境变化的业主组织关系形态,认为以往有关业主自治能促进民主发展的观点忽视了业主的自治行动常常被利益集团裹挟而卷入更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去的事实。第二位发言人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周霓羽,发言题目是公共服务供给与国家能力建设。周霓羽博士认为社区基金会的运作体现了基层服务供给和国家建设的双重运作逻辑,提供了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场域,通过赋权、参与、自治的方式,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介入基层治理,实现了社区层面的双向支持。第三位发言人是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政,发言题目是“家政式国家-社会关系:社会工作机构何以向劳务派遣公司转变”。张政针对社会工作机构越来越多地向劳务派遣公司的形态转变这一现象,将社工机构和劳务派遣公司的相似性解释为制度环境对组织的约束-目标替代,提出了家政式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第四位发言人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汪雅琴,发言题目是新冠疫情背景下城镇社区治理的主题困境分析。汪雅琴分析了疫情防控期间琴城镇社区治理的各类主体在面对自身利益诉求和社会责任义务双重约束下的行为困境,提出了需要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力量,形成契合度更高、更积极的主体反应模式的解决方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纪莺莺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徐选国副教授对发言进行了细致评论。

第四单元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臧雷振教授主持。第一位发言人是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张洁,发言题目是“从争夺到共识:社区空间权力的生产”。张洁以棚户区改造为例,分析了社区场域内微观权力运作的各种实践,指出在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和自下而上的空间诉求中,不同的权力主体都在建构其行动合法性、合理性及组织性,经过多种策略拉锯后,双方由空间“争夺”走向“共识”,最终实现社区空间权力的生产。第二位发言人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陈晓冰,发言题目是不公正待遇对流动人口社会排斥感的影响。陈晓冰的定量分析显示,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平感和社会安全感在其不公正待遇对其社会排斥感的影响中存在多重多步的中介路径,且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不公正待遇对其社会排斥感的影响路径受到其本地社会网络规模的调节。第三位发言人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曾祥娜,发言题目是安居方能乐业:居住类型与在沪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曾祥娜运用2017年上海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住房类型会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对于上海来说,需要更加注意对流动人口的保障问题。第四位发言人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周游,发言题目是春风吹又生:城市边缘人的生活策略。周游以上海市七宝老街“住宅商用”违法经营群体为分析对象,集中分析了城市边缘群体如何在官方的治理运动中努力维持既有经营状况的生存策略,为治理式运动缘何难以成功提供了一种解释思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冯猛副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讲师项军博士对发言进行了详细评论。

在论坛总结环节,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金桥副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简要概括,认为四个单元分别聚焦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分析视角、政府治理、基层治理、流动人口治理的不同主题,并对所有参会者的认真准备与旁听者的积极参与表达了真诚致谢,特别感谢了十五位发言人、四位主持人与六位评议人。202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第23号论坛“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城市治理创新”暨第七届特大城市社会治理论坛至此圆满结束。(赵君、金桥)

报告人 报告时间(年月日)
报告时间(当日具体时间) 报告地点

上一条:“共享经济与可持续城市”工作坊邀请函

下一条:2020年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10周年特别演讲“继承费孝通学术遗产 迈向未来的中国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