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社会理论家对话”顺利举行

创建时间:  2014-07-11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14年6月27日上午9时,“中美社会理论家对话”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B417会议室开幕。受邀参加此次活动的美方社会学家有耶鲁大学的Jeffrey Alexander教授、Philip Gorski教授、Philip Smith教授,纽约城市大学的John Tophy教授,中方社会学家有北京大学的谢立中教授、渠敬东教授、孙飞宇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涛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的王楠博士。参加此次对话的还有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高蕊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徐晓宏博士、复旦大学的郦菁博士、上海大学的肖瑛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徐冰教授主持了此次对话。

此次对话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古典社会学在当代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宗教的历史意义和非政治化意义;中国的社会理论何以可能。对话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每位学者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相关问题;其次,从第一部分选取5个核心问题,中美社会学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回应;最后,从第二部分选取最受关注的两个观点,并展开总结性的讨论。

Alexander教授主要论述现代社会理论与古典社会理论的关系。他认为,以往社会学界秉承的“古典与现代之间的断裂”是应当被超越的,通过回归经典理论,尤其是晚期涂尔干的作品,当代社会学可以从中汲取灵感,超越二元对立。Gorski教授谈到了对于现代性的质疑,认为当代社会学理论对于世界有一种机械化的理解。他认为,社会学应专注于动态的充满活力的世界观。他还很关注中国学者对于《大分流》一书的反应,以及中国社会学学者在剧变的中国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Smith教授发表了关于“中国社会理论究竟是什么”的看法,是指遵循本地传统,还是创造本土概念,或者仅仅是试图突破西方理论的限制,这种倾向会否导致中国社会学作为一种民族主义展品。谢立中教授认为,与西方社会相较,中国社会存在自身的特殊性,但是也具有现代社会的普遍特征,二者之间的异同必须厘清,才有比较的可能;中国社会具有东西方两种基因,不可偏废其一。渠敬东教授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学对于经典社会学理论存在误读,如过分强调涂尔干的二元对立,对韦伯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纯粹价值上。他认为应该注意中国社会的双轨制,以及正统与道统的关系。中国人的人格理解也远比韦伯想象的复杂,外儒内道,外儒内法等等。总之,尊重并回归历史,便是中国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孙飞宇博士认为所有问题最终都引致一个终极的方向,即是反思社会理论、社会学,乃至学术。社会学不应当将自己的视野束缚在某种单一传统之下,任何对社会的洞见(包括文学、哲学等等)都可以作为社会学的关注点,这样才能够从更多元的视角回归社会真实,而不是自缚手脚。

在长达3个小时的对话中,中美社会学学者之间虽然出现了大量分歧,但也达成了一些共识。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对话对于美国社会学家了解中国社会学家的思想和追求,理解中国社会

报告人 报告时间(年月日)
报告时间(当日具体时间) 报告地点

上一条:“中美社会理论家对话”顺利举行

下一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举行2014年第一次学术研讨会


“中美社会理论家对话”顺利举行

创建时间:  2014-07-11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14年6月27日上午9时,“中美社会理论家对话”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B417会议室开幕。受邀参加此次活动的美方社会学家有耶鲁大学的Jeffrey Alexander教授、Philip Gorski教授、Philip Smith教授,纽约城市大学的John Tophy教授,中方社会学家有北京大学的谢立中教授、渠敬东教授、孙飞宇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涛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的王楠博士。参加此次对话的还有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高蕊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徐晓宏博士、复旦大学的郦菁博士、上海大学的肖瑛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徐冰教授主持了此次对话。

此次对话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古典社会学在当代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宗教的历史意义和非政治化意义;中国的社会理论何以可能。对话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每位学者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相关问题;其次,从第一部分选取5个核心问题,中美社会学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回应;最后,从第二部分选取最受关注的两个观点,并展开总结性的讨论。

Alexander教授主要论述现代社会理论与古典社会理论的关系。他认为,以往社会学界秉承的“古典与现代之间的断裂”是应当被超越的,通过回归经典理论,尤其是晚期涂尔干的作品,当代社会学可以从中汲取灵感,超越二元对立。Gorski教授谈到了对于现代性的质疑,认为当代社会学理论对于世界有一种机械化的理解。他认为,社会学应专注于动态的充满活力的世界观。他还很关注中国学者对于《大分流》一书的反应,以及中国社会学学者在剧变的中国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Smith教授发表了关于“中国社会理论究竟是什么”的看法,是指遵循本地传统,还是创造本土概念,或者仅仅是试图突破西方理论的限制,这种倾向会否导致中国社会学作为一种民族主义展品。谢立中教授认为,与西方社会相较,中国社会存在自身的特殊性,但是也具有现代社会的普遍特征,二者之间的异同必须厘清,才有比较的可能;中国社会具有东西方两种基因,不可偏废其一。渠敬东教授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学对于经典社会学理论存在误读,如过分强调涂尔干的二元对立,对韦伯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纯粹价值上。他认为应该注意中国社会的双轨制,以及正统与道统的关系。中国人的人格理解也远比韦伯想象的复杂,外儒内道,外儒内法等等。总之,尊重并回归历史,便是中国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孙飞宇博士认为所有问题最终都引致一个终极的方向,即是反思社会理论、社会学,乃至学术。社会学不应当将自己的视野束缚在某种单一传统之下,任何对社会的洞见(包括文学、哲学等等)都可以作为社会学的关注点,这样才能够从更多元的视角回归社会真实,而不是自缚手脚。

在长达3个小时的对话中,中美社会学学者之间虽然出现了大量分歧,但也达成了一些共识。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对话对于美国社会学家了解中国社会学家的思想和追求,理解中国社会

报告人 报告时间(年月日)
报告时间(当日具体时间) 报告地点

上一条:“中美社会理论家对话”顺利举行

下一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举行2014年第一次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