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学理论话语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办

创建时间:  2023-05-26  莫晓燕   浏览次数:   返回

为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更好推进社会学理论话语创新,5月20日,“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学理论话语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新楼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研究员,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社会变迁研究会会长、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带头人李友梅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书记杨锃教授,院长黄晓春教授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高校社会学学科负责人50多人出席会议。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变迁研究会指导,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主办。

D2FC

刘昌胜校长在致辞中对参会的各位社会学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红色基因传承和学科发展历史,近些年取得的系列成果,以及未来在学校"五五战略"下的新发展机遇。他指出党的二十大绘就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对于我们更好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回顾上海大学百年历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与砥砺奋发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是同进程的,事实证明,只有将学术研究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中才能获得更大发展。本次研讨会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伟业,推动社会学的理论创新。

37B67

陈光金代表中国社会学学会在致辞中祝贺本次会议召开,并提出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系统、整体和学理的研究阐释,开辟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发展的新阶段。推进中国社会学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今天中国社会学应当承担的使命。社会学理论话语创新的本质是学术体系的创新,包括理论知识体系、历史知识体系、方法知识体系和应用知识体系四大支柱建设。

李友梅代表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向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全国各高校社会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以来对上大社会学学科发展的长期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发展历史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内在逻辑的学术研究历史的紧密结合进行了回顾,指出社会学理论话语创新要能够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学理论的表达不能离开人类共享的一般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学理论建构需要在通古今之变基础上捕捉社会变迁的深层次脉络及其基本逻辑和动力。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研究员作了题为“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中层理论研究”的报告;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宋林飞院长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的视角与标识式概念”的报告;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做了题为“人口规模巨大国家的现代化”的报告。三个报告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以及社会学理论话语创新的可能路径,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论坛共设五个平行论坛,参会的社会学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工作,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通过中西对比和传统-现代比较等方法,探究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实践和理论问题,并就如何构建社会学理论话语体系提出了深入思考和创新观点。

本次会议促进了上大社会学学科与兄弟院校社会学学科之间的交流、协同与合作,也再次突显了上海大学在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和社会学理论话语创新上的重要作用。

(撰稿人:盛智明)


上一条:共叙社院情谊,共话学院发展|社会学院校友返校活动顺利召开

下一条: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一行来我院调研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学理论话语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办

创建时间:  2023-05-26  莫晓燕   浏览次数:   返回

为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更好推进社会学理论话语创新,5月20日,“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学理论话语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新楼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研究员,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社会变迁研究会会长、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带头人李友梅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书记杨锃教授,院长黄晓春教授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高校社会学学科负责人50多人出席会议。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变迁研究会指导,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主办。

D2FC

刘昌胜校长在致辞中对参会的各位社会学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红色基因传承和学科发展历史,近些年取得的系列成果,以及未来在学校"五五战略"下的新发展机遇。他指出党的二十大绘就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对于我们更好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回顾上海大学百年历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与砥砺奋发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是同进程的,事实证明,只有将学术研究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中才能获得更大发展。本次研讨会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伟业,推动社会学的理论创新。

37B67

陈光金代表中国社会学学会在致辞中祝贺本次会议召开,并提出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系统、整体和学理的研究阐释,开辟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发展的新阶段。推进中国社会学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今天中国社会学应当承担的使命。社会学理论话语创新的本质是学术体系的创新,包括理论知识体系、历史知识体系、方法知识体系和应用知识体系四大支柱建设。

李友梅代表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向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全国各高校社会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以来对上大社会学学科发展的长期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发展历史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内在逻辑的学术研究历史的紧密结合进行了回顾,指出社会学理论话语创新要能够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学理论的表达不能离开人类共享的一般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学理论建构需要在通古今之变基础上捕捉社会变迁的深层次脉络及其基本逻辑和动力。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研究员作了题为“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中层理论研究”的报告;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宋林飞院长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的视角与标识式概念”的报告;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做了题为“人口规模巨大国家的现代化”的报告。三个报告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以及社会学理论话语创新的可能路径,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论坛共设五个平行论坛,参会的社会学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工作,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通过中西对比和传统-现代比较等方法,探究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实践和理论问题,并就如何构建社会学理论话语体系提出了深入思考和创新观点。

本次会议促进了上大社会学学科与兄弟院校社会学学科之间的交流、协同与合作,也再次突显了上海大学在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和社会学理论话语创新上的重要作用。

(撰稿人:盛智明)


上一条:共叙社院情谊,共话学院发展|社会学院校友返校活动顺利召开

下一条: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一行来我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