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主题
流动的现代性,流动的参与性:
实践中的城乡艺术社区
论坛主持
耿敬、王南溟、马琳
论坛时间
2023 年 2 月 14 日 (周二) 13:00- 18:00
论坛地点
中华艺术宫 0 米层前厅艺术社区课堂处
主办单位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区枢纽站、上海美术学院
论坛概要
本次首场“新文科在中华艺术宫 | 学生论坛”是将学生论坛从社区回到 美术馆,论坛选择在中华艺术宫 0 米层前厅“2022 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 术社区场域”展览中的艺术社区课堂展区进行,该区域在美术馆作为开放式 的课堂,也是作为“艺术社区课堂”的启动。本次论坛演讲中,一部分是来 自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课程“艺术社区”的课程总结报告, 围绕各社区考察后进行的调研思考,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上海美术学院的学生 参与艺术社区实践所进行的策展与创作实践分享。本次论坛由上海大学社会 学院+社区枢纽站、上海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体现了在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联合培养人才的教学成果。
参与和主题演讲嘉宾
吴言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 崔仕锦 (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生)
崔贤玲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硕士研究生)
欧阳婧依 (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
管馨怡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硕士研究生)
周美珍 (上海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博士研究生)
陶子煜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
赵婧儿 (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本科生)
王艺颖 (上海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硕士研究生) 刘文迪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
周彤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 周若欣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
王磊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硕士研究生)
论坛议程
致辞 13:00-13:10
黄晓春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曹俊 (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第一组 13:10-14:35
13:10- 13:20
主持:王南溟 (社区枢纽站创始人)
13:20- 13:35
吴言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
《陶行知乡建对艺术社区实践的借鉴价值》
13:35- 13:50
崔仕锦 (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生)
《 “乡村可阅读”:试论艺术设计场域的潜势与突围》
13:50- 14:05
崔贤玲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硕士研究生)
《艺术乡建与乡村振兴——一个浙江未来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案例》
14:05- 14:20
欧阳婧依 (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
《白溪画卷:互动性设计下的横渡写生实践》
14:20- 14:35
管馨怡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硕士研究生)
《艺术乡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14:35- 14:55 茶歇
第二组 14:55-16:05
14:55- 15:05
主持:马琳 (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15:05- 15:20
周美珍 (上海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博士研究生)
《社区动员到艺术动员:参与式艺术社区的跨学科实践》
15:20- 15:35
陶子煜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
《艺术车棚与“社区”重构和居民再认同—— 以上海市东昌新村为例》
15:35- 15:50
赵婧儿 (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本科生)
《非遗创新与社区的生活艺术,参与中华艺术宫工作坊的感想》
15:50- 16:05
王艺颖 (上海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硕士研究生)
《在上海美术学院参与下的人民公园“园艺新风”与公园美育》
16:05- 16:25 茶歇
第三组 16:25-17:50
16:25- 16:35
主持:耿敬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16:35- 16:50
刘文迪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
《乡村社会语境中民间戏曲的发展困境研究—— 以三门县越剧为例》
16:50- 17:05
周彤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
《社区美术馆打破艺术与生活的区隔—— 以上海市东昌大楼七楼的“楼道 美术馆”为例》
17:05- 17:20
周若欣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
《社区共建中的多元主体参与——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昌新村“艺术社区” 建设为例》
17:20- 17:50
王磊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硕士研究生) +王南溟 (社区枢纽站创始人)
《艺术与治理:模糊的辩证,艺术的位置——王磊与王南溟对谈》 论坛总结 17:50-18:00
论坛总结
耿敬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新文科
长期以来,社会学院在不断致力于跨学科合作各种方式的尝试,进而探索新 文科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在 2010 年社会学院独立建院之前,当时的社会学系就 开始与建筑系在教学领域尝试合作,由社会学系金桥老师前往建筑系开设《社区 分析》课程,同时由陆小聪教授牵头与建筑系教师共同为社会学系学生开设了《城 市空间与规划》。《社区分析》一直开设至今,而《城市空间与规划》由于课时、 教分计算难以协调,在开设了三个学年后遗憾终止,但这门课继续由陆小聪教授 主持转为面向全校开设的研讨课《城市空间的社会形塑》。2019 年,社会学院 再度与建筑系合作,在浙江永康市芝英镇针对改造规划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 较为全面的联合调查,参与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众多,这在之前教学合作的基 础上,又开始了在合作调研方面的跨学科探索。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产生了多 篇研究生毕业论文。2020 年,社会学院三度与美术学院合作,在浙江三门县的 横渡镇展开了一场新型的跨学科合作,由社会学院学生运用社区动员方式,引导 村民展开手机摄影的艺术实践,再由美术学院学生将其摄影成果予以专业布展。 这次合作改变了之前合作思路,不仅仅将乡村作为研究对象,也不仅仅将其简单 化地看作改造的对象,而是尝试采取社区动员的方式,引导村民艺术化的生活方 式,促进其有质量有情趣的生活状态。
通过长期多轮的跨学科合作,我们发现:局限于学校内的课堂教学合作,虽 然可以推进,但始终受到整体性教学管理制度的制约;走出课堂、学校,在实地 调查中进行的联合研究,由于我们将乡村社会当作研究对象,因而学科问题意识 的差异、研究方法的不同,仍存在“两张皮”“各说各话”的现象。但当我们将乡村 社区居民作为服务对象时,不同学科间的差异才能“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长处 和优势,并在合作中达成知识的互补以及学科的交叉、融合,以促进新型人才培 养模式的落地。
本次论坛是在社会学专业与艺术专业在乡村社区的跨学科实践之后,进一步 在上海城市社区进行“艺术社区”实践后的一次理论与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