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挪威科技大学跨学科文化研究系教授Marius Korsnes和萨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所教授Adrian Ely于上海大学分别带来了《The embeddedness of animal foods in China's agri-food system: Connecting production and urban consumption(肉食在中国农业食品系统中的嵌入性:生产与城市消费的联结)》和《Technology,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 seeking lessons from 50 years of international debate(技术、经济增长与环境—50年国际争论的启示)》两场学术讲座,共同探讨国际前沿的可持续消费议题。两场讲座均由社会学系张敦福教授主持,Adrian Ely教授主讲的讲座邀请人口学研究所蒋耒文教授作为与谈人进行学术对话。
上午,挪威科技大学跨学科文化研究系教授Marius Korsnes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D309教室主讲了题为《肉食在中国农业食品系统中的嵌入性:生产与城市消费的联结》的学术讲座。Marius教授同时是欧洲研究理事会(ERC)项目“A Middle Way? Probing sufficiency through Meat and Milk in China”的首席研究员,并共同负责“Post Growth Futures”等多个研究项目。Marius教授基于中国四个城市34个家庭的访谈,以及对猪肉、牛奶和鲑鱼供应链的多地点参与式观察,对中国城市不断变化的饮食习惯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揭示了中国城市动物食品消费的激增并非孤立现象,而是深度嵌入于社会、经济和全球动态的复杂系统,其背后的结构性和文化驱动因素不容忽视。基于Marius教授的讲座,参与讲座的我院袁浩老师和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与实际情况,就生鲜平台、食品安全、外国留学生如何在中国开展田野研究等理论和方法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


下午,萨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所教授Adrian Ely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516教室主讲了题为《技术、经济增长与环境—50年国际争论的启示》的学术讲座。Adrian教授聚焦1972年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发表的关于世界经济与环境关系的开创性分析《增长的极限》(Limits to Growth),提出了去增长(Degrowth)、后增长(Post-growth)和绿色增长(Green growth)之间的争论,引出后增长与科技及改革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提出从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思考的研究方法。蒋耒文教授对Adrian教授长就长经济增长与人口变化等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尤其在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放缓甚至倒退的情况下,技术、经济增长与环境的问题可能讲进入新的“大转型”时期。讲座同步在zoom线上进行分享,吸引了较多外校的与会者。


讲座之余,张敦福教授与Marius教授、Adrian教授以及同学们共同参观校园,并于泮池合影留念。

(撰稿:张若凌、张雨婷、陈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