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高级社会工作师、上海市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总干事王艳红老师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进行了主题“健康促进中的社会工作伦理:从困境识别到应对策略”的实务分享,为现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专业交流。

讲座开篇,王老师明确了健康促进的核心导向为预防,同步介绍了上海市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的预防型机构定位。同时,她也为大家介绍了国际公认的健康促进三大策略与五大优先领域,其中三大策略包括倡导、赋权、协调,五大优先领域涵盖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营造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发展个人技能、强化社区行动、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为现场听众搭建起系统的专业认知框架。
为了让听众直观感受社会工作伦理抉择的复杂性,王老师运用了机构自研的活动工具,开展了“一粒药的抉择”热身活动,为后续伦理议题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

王老师分享的首个案例聚焦了贵州省毕节市困境白内障患者手术率提升工作。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述与互动讨论,她揭示了其中的两大核心伦理困境:案主自决权与社工专业干预之间的冲突,以及合作方的价值选择与社会工作者及机构秉持的关怀理念之间的矛盾。


第二个案例以“她为什么不让我用剪刀”为主题,聚焦精神障碍康复者服务中的伦理反思。这一案例直指核心问题:专业关系中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地位不平等,以及未经反思的实践可能带来的隐性伤害。王老师强调,社会工作实践需重视评估与支持性环境的搭建,最大限度减少潜在伤害;服务对象是否“变好”,应基于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与需求,而非社会工作者的主观判断。
讲座最后,王老师总结指出,无论是提升案主自决权,还是化解专业关系中的冲突,核心前提是让服务对象实现“三个获得”——获得资源、获得机会、获得权利。这“三个获得”本身就是健康公平视角的重要体现。另外,她也鼓励在场的同学将行动研究作为重要工具,把实践经验转化为专业知识,更好地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本土化发展。整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丰富的实践案例支撑,给在场听众带来了深刻的专业启发与伦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