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上午,上海人文社科界青年学者沙龙2015年度“规范写作与投稿——编者与作者面对面互动”主题研讨活动在上海大学A楼602会议室成功举行,此次活动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主办,共有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社科院、上海市委党校、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社会》杂志社、《社会科学》编辑部、《探索与争鸣》编辑部等学术科研单位的40余名青年教师、博硕士研究生、科研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分论文研讨与编作互动两部分,分别由上海大学贾文娟博士后和同济大学孙明副教授主持。第一部分研讨两篇论文,上海市委党校的郝身永老师报告了论文《究竟是患寡、患不均还是患不公》,复旦大学林盼老师、上海社科院朱妍老师报告了论文《宗族重建过程中的宗族意识分化》。针对第一篇论文,与会学者就数据使用、关键变量测量、理论对话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针对第二篇论文,与会学者在二手资料的使用方法上发起讨论,并就涉及到的宗族核心概念和周边理论进行了研讨。
第二部分为编辑与作者互动环节,沙龙邀请了《社会科学》编辑部薛立勇编辑,《探索与争鸣》编辑部李梅编辑,《社会》杂志社张军编辑与参加会议的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李梅编辑介绍了《探索与争鸣》的期刊风格,审稿流程,杂志板块,特别提醒青年学者在投稿时要注意期刊的风格,避免盲目投稿。薛立勇编辑结合自身的编审工作经验,介绍了《社会科学》的审稿程序和注意事项,他建议学者应该在选题、论证、文献注释等方面下功夫,并告诫青年学者要避免“一稿多投”等低级错误。张军编辑详细介绍了《社会》杂志的用稿程序和退稿原因,也从社会学专业刊物的角度为青年学者说明了刊物的择稿标准。三位编辑还对与会学者提出的有关投稿周期、论文风格、写作规范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与会青年学者热烈讨论,对此次会议的精心准备和充分安排表示满意,并期待下一次会议的进行。 (沙龙召委会 冯猛供稿,2015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