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通讯:韩国东国大学金益基教授“首都人口聚集及再扩散——首尔-京畿道与北京-雄安新区的比较”

创建时间:  2017-05-26  徐芬芳   浏览次数:   返回

2017年5月25日下午(17:00——18:30),韩国东国大学社会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访问教授金益基老师在上海大学B楼106室为社会学院师生带来了精彩讲座,讲座主题为"首都人口聚集及再扩散——首尔-京畿道与北京-雄安新区的比较"。本次讲座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张敦福老师主持,社会学院和其他学院近2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金益基教授为我们讲述了韩国在快速发展时首都与卫星城市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金益基教授曾于2009年10月来上海大学为社会学系庆祝恢复建系3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第7期作了题为"城市化过程中韩国首都圈人口集中的社会经济影响"的演讲,而且中国的北京和雄安新区的模式同韩国的首尔和京畿道很相似,这引起了金教授的兴趣。
金益基教授首先介绍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城市化过程中,韩国首都圈地区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以及在整个韩国所占的比重。在此基础上,金益基教授详述了首都圈人口集中的历程,首都圈人口集中的历史背景、人口集中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人口的流动中所出现的问题等。
由于1952-1953年的韩国战争,1960年时韩国人均GNP只有75美元,甚至到了1972年北朝鲜还是强于韩国的。但是到了1995年,韩国的GNP达到10037美元。1960年时,韩国的城市化比例只有28%,而在1980年,韩国的城市化比例达到57%,再到2010年,韩国的城市化比例达到83%。城乡人口的增长差异主要由于农村的青年劳动力迁移到城镇,特别是1960-1975年期间迁移比例最高,1980年新城市兴起速度最快。1960年首尔市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0%,1990年达到顶峰占比24.4%,当时首尔市人口达到一千万人。
随着首都人口的集中,首都卫星城市的人口也急剧增长,将近一半人口都聚集在首都和周围卫星城市。韩国政府提出压缩城市化计划,1962-1966年,韩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政府领导的发展,出口导向增长型发展,外向导向型发展,制造业发展以及大企业为主发展。
首尔市的周边卫星城市多集中于南侧京畿道,首尔市出现的社会问题,很多在京畿道也出现了,例如人口过度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过高以及青年人在大城市生活成本过高,但是农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城乡差距过大,劳动力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等。
2012年韩国政府计划设立新首都,但是建立新的首都计划并未通过法律所以未能实现,最终确定建立行政特别城市,即世宗特别市(Sejong special city)。
金教授对韩国首都圈人口集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只有可持续发展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为此,政府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还要关注人口、环境和国民的福利。
北京在2010年时拥有户籍人口约一千两百万,但常住人口却有近一千九百万,约有700万左右的流动人口。而且由于雄安新区的区位条件,金教授担心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都市圈,这将会衍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
在讲座的互动阶段,参会的师生对首都人口的聚集与再扩散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金益基教授都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在讲座的结束阶段,主持人张敦福老师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并感谢金益基教授为我们奉献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供稿:张胜超

上一条:刘玉照《学海》《“集体”成员身份界定中的多重社会边界》

下一条:南京大学彭华民教授莅临社会学院演讲和交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通讯:韩国东国大学金益基教授“首都人口聚集及再扩散——首尔-京畿道与北京-雄安新区的比较”

创建时间:  2017-05-26  徐芬芳   浏览次数:   返回

2017年5月25日下午(17:00——18:30),韩国东国大学社会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访问教授金益基老师在上海大学B楼106室为社会学院师生带来了精彩讲座,讲座主题为"首都人口聚集及再扩散——首尔-京畿道与北京-雄安新区的比较"。本次讲座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张敦福老师主持,社会学院和其他学院近2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金益基教授为我们讲述了韩国在快速发展时首都与卫星城市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金益基教授曾于2009年10月来上海大学为社会学系庆祝恢复建系3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第7期作了题为"城市化过程中韩国首都圈人口集中的社会经济影响"的演讲,而且中国的北京和雄安新区的模式同韩国的首尔和京畿道很相似,这引起了金教授的兴趣。
金益基教授首先介绍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城市化过程中,韩国首都圈地区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以及在整个韩国所占的比重。在此基础上,金益基教授详述了首都圈人口集中的历程,首都圈人口集中的历史背景、人口集中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人口的流动中所出现的问题等。
由于1952-1953年的韩国战争,1960年时韩国人均GNP只有75美元,甚至到了1972年北朝鲜还是强于韩国的。但是到了1995年,韩国的GNP达到10037美元。1960年时,韩国的城市化比例只有28%,而在1980年,韩国的城市化比例达到57%,再到2010年,韩国的城市化比例达到83%。城乡人口的增长差异主要由于农村的青年劳动力迁移到城镇,特别是1960-1975年期间迁移比例最高,1980年新城市兴起速度最快。1960年首尔市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0%,1990年达到顶峰占比24.4%,当时首尔市人口达到一千万人。
随着首都人口的集中,首都卫星城市的人口也急剧增长,将近一半人口都聚集在首都和周围卫星城市。韩国政府提出压缩城市化计划,1962-1966年,韩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政府领导的发展,出口导向增长型发展,外向导向型发展,制造业发展以及大企业为主发展。
首尔市的周边卫星城市多集中于南侧京畿道,首尔市出现的社会问题,很多在京畿道也出现了,例如人口过度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过高以及青年人在大城市生活成本过高,但是农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城乡差距过大,劳动力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等。
2012年韩国政府计划设立新首都,但是建立新的首都计划并未通过法律所以未能实现,最终确定建立行政特别城市,即世宗特别市(Sejong special city)。
金教授对韩国首都圈人口集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只有可持续发展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为此,政府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还要关注人口、环境和国民的福利。
北京在2010年时拥有户籍人口约一千两百万,但常住人口却有近一千九百万,约有700万左右的流动人口。而且由于雄安新区的区位条件,金教授担心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都市圈,这将会衍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
在讲座的互动阶段,参会的师生对首都人口的聚集与再扩散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金益基教授都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在讲座的结束阶段,主持人张敦福老师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并感谢金益基教授为我们奉献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供稿:张胜超

上一条:刘玉照《学海》《“集体”成员身份界定中的多重社会边界》

下一条:南京大学彭华民教授莅临社会学院演讲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