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张佩国《社会学研究》《传统中国福利实践的社会逻辑——基于明清社会研究的解释》

创建时间:  2017-04-05  徐芬芳   浏览次数:   返回

【作者】张佩国
 
【期刊】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2期,总第188期;2017年3月20日
 
【摘要】传统中国福利实践中的福、命、报等观念,不是自在的象征系统,而是作为融生产性与榨取性为一体的文化,渗透于社仓、义庄、义冢、善堂等福利制度的再生产过程中。因此,作为观念形态的象征文化,恰恰是汉人社会基本联结的粘合剂,其生产性和榨取性力量的结合,正是传统中国福利实践的"社会逻辑"。以福、命、报等基本社会范畴为中心的一整套象征体系,将土地权的超经济强制、国家通过贡赋过度汲取农业剩余、融赢利型经济和保护型经济为一体的乡绅支配、以"份"为制度形态的诸种地方公共福利实践都整合为一种社会本体论意义上的支配模式,即象征支配。
 
【关键词】福利实践 社会逻辑 贡赋制 象征支配

 

 

 


上一条:【Course Syllabus】 Consumer Culture and Consumer Society Research

下一条: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成果《新时期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研究》于近日出版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张佩国《社会学研究》《传统中国福利实践的社会逻辑——基于明清社会研究的解释》

创建时间:  2017-04-05  徐芬芳   浏览次数:   返回

【作者】张佩国
 
【期刊】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2期,总第188期;2017年3月20日
 
【摘要】传统中国福利实践中的福、命、报等观念,不是自在的象征系统,而是作为融生产性与榨取性为一体的文化,渗透于社仓、义庄、义冢、善堂等福利制度的再生产过程中。因此,作为观念形态的象征文化,恰恰是汉人社会基本联结的粘合剂,其生产性和榨取性力量的结合,正是传统中国福利实践的"社会逻辑"。以福、命、报等基本社会范畴为中心的一整套象征体系,将土地权的超经济强制、国家通过贡赋过度汲取农业剩余、融赢利型经济和保护型经济为一体的乡绅支配、以"份"为制度形态的诸种地方公共福利实践都整合为一种社会本体论意义上的支配模式,即象征支配。
 
【关键词】福利实践 社会逻辑 贡赋制 象征支配

 

 

 


上一条:【Course Syllabus】 Consumer Culture and Consumer Society Research

下一条: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成果《新时期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研究》于近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