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7日下午两点,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庆祝恢复建系3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第47期在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会议室B417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方李莉教授作了题目为“从‘遗产’到‘资源’的理论阐释——以费孝通‘人文资源’思想研究为起点”的演讲。演讲由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张江华教授主持,费孝通女儿费宗惠、女婿张荣华老师,复旦大学纳日碧力戈、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跃英、张佩国老师等和来自各院系的三十多名本科硕博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方李莉教授图文并茂地讲解了她自2001年以来所做的由文化部资助的国家重点项目“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和由科技部资助的国家重点项目“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两个课题的缘起、实地考察以及最终的研究成果。在整个演讲中,方教授对于费孝通先生“人文资源”思想的讲解充满了激情,这种激情贯穿于她整个课题调研和研究成果中。结合自己从艺术学向人类学专业研究领域兴趣的拓展,方教授满怀深情地追忆了费孝通先生对这两个课题的关怀和期待,这源于费先生对于在21世纪中国如何立足于全球社会这个大问题的思考。费先生曾经指出西部人文资源是中国文化的“家底”,我国的西部开发应该是一个全方位推进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来自各方面人才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不能因为仅仅追求经济的增长率而忽视了处于隐蔽状态的文化生态问题。
方教授指出,这两个课题从立项到实施都是在费先生的指导下进行的,历经七年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最后课题的成果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对西北地区人文资源的全面梳理,其范围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这一部分的成果由数据库来呈现;另一个部分是对西部个别不同文化类型的区域进行深入的实地考察,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说明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所遇到的种种问题。除了实地考察,还对国内外的所有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一系列的考察报告、研究论著和一本总报告书,共计400余万字。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从“遗产”到“资源”的理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产正在转化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这正在成为各个国家争夺的对象,将成为一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我们对于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更应该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其变成新的文化的一部分,使其溶化在民族的血液中不断地循环和更新,要非物质文化与现代生活连接起来,“创新”是一种最好的保护。
方李莉教授的演讲很富有感染力,在讲座讨论环节时与在座的师生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她对于非物质文化问题的把握以及她的学习、工作经历令人印象深刻。
供稿: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