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通讯:刘世定教授之经济社会学系列讲座

创建时间:  2010-01-24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10年1月11日-15日,著名经济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世定教授在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B417)作了五场精彩的经济社会学系列讲座,分别题为:《危机传导的社会机制》、《退‘公’进‘私’:政府渗透商会的分析》、《干部遴选:任期制与经济运行》、《良规劣行:对双重税制的一个分析》、《荀子有关兼人得地的论述与国家规模理论》。刘世定教授的该系列讲座也作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庆祝恢复建系3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的其中四期。

此次系列讲座中,刘世定教授分别就“经济危机的社会学阐释”、“乡镇集体企业产权改革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分析”以及“国家规模扩展理论”等热点或经典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我们从研究方法的层面生动地展现了经济社会中“机制分析”、“制度分析”、“理论逻辑分析”等研究范式的特点。

首先,在《危机传导的社会机制》讲座中,刘世定教授指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能够对此做出有意义的解释。他认为,社会学“工具箱”中关于“自我实现的预言”、“群体规模信号与重要主体信号”、“非预期后果”的概念,为解释经济危机的传导提供了有效的解释工具。同时,他提醒人们,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要注意公共政策中可能引发社会危机的四个重要问题,即“公共工程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分利集团寻租”、“防范经济危机中忽视结构分析与总量分析”等有可能产生的非预期后果。

其次,在《退‘公’进‘私’:政府渗透商会的分析》中,刘世定教授通过对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乡镇集体企业产权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对企业商会的积极渗透现象的考察和分析,具体地呈现了产权制度变迁下地方政府参与经济事务的行动机制与行动逻辑。他指出,地方政府对商会的积极渗透除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动机外,还有保持地方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这种经济与政治的二元目标形塑了政府特定的行动逻辑。据此,刘世定教授回应了传统的产权经济学中关于产权界定的讨论。他认为,法律的界定仅仅是产权的社会认可和社会界定的一种力量、一种机制,还有其他的政治、社会力量在发挥作用。

第三,在《干部遴选:任期制与经济运行》、《良规劣行:对双重税制的一个分析》的讲座中,刘世定教授主要展现了经济社会学制度分析的方法。关于干部遴选-任期制,刘世定教授认为,这种缘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领域的重要制度变迁,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独特的制度形态及其可提供的约束与激励条件下,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在政府官员、企业等主要的行动主体之间会形成独特的关系模式,他们各自的行动逻辑、行为决策都会受到这种制度结构的根本性影响,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后果。而关于“双重税制”,刘世定教授则强调指出,制定一个完美而实施度低的制度,其运行不仅要伴随次生的制度和由此产生的特殊激励,而且可能导致非制度的自由惩罚。“双重税制”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税收征管部门、企业的行为都偏离了制度的初衷,形成了所谓的“‘好’制度悖论”。

此外,刘世定教授还从荀子有关“得地兼人”的观点出发,讨论了关于国家规模扩展的理论,并形成了与传统经济学中关于国家规模的边际分析理论的对话。

社会学系张敦福教授、刘玉照教授、肖瑛教授和张海东教授分别对前后五场讲座进行了总结并给予高度评价。刘世定教授的讲座体现了高度的现实关怀、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问题意识,增长了师生们的经济社会学知识,以及对从事经济社会学研究的热情。


上一条:学术通讯:马戎教授之民族社会学系列讲座

下一条:“社会学与中国社会”2010年度学术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通讯:刘世定教授之经济社会学系列讲座

创建时间:  2010-01-24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10年1月11日-15日,著名经济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世定教授在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B417)作了五场精彩的经济社会学系列讲座,分别题为:《危机传导的社会机制》、《退‘公’进‘私’:政府渗透商会的分析》、《干部遴选:任期制与经济运行》、《良规劣行:对双重税制的一个分析》、《荀子有关兼人得地的论述与国家规模理论》。刘世定教授的该系列讲座也作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庆祝恢复建系3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的其中四期。

此次系列讲座中,刘世定教授分别就“经济危机的社会学阐释”、“乡镇集体企业产权改革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分析”以及“国家规模扩展理论”等热点或经典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我们从研究方法的层面生动地展现了经济社会中“机制分析”、“制度分析”、“理论逻辑分析”等研究范式的特点。

首先,在《危机传导的社会机制》讲座中,刘世定教授指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能够对此做出有意义的解释。他认为,社会学“工具箱”中关于“自我实现的预言”、“群体规模信号与重要主体信号”、“非预期后果”的概念,为解释经济危机的传导提供了有效的解释工具。同时,他提醒人们,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要注意公共政策中可能引发社会危机的四个重要问题,即“公共工程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分利集团寻租”、“防范经济危机中忽视结构分析与总量分析”等有可能产生的非预期后果。

其次,在《退‘公’进‘私’:政府渗透商会的分析》中,刘世定教授通过对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乡镇集体企业产权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对企业商会的积极渗透现象的考察和分析,具体地呈现了产权制度变迁下地方政府参与经济事务的行动机制与行动逻辑。他指出,地方政府对商会的积极渗透除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动机外,还有保持地方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这种经济与政治的二元目标形塑了政府特定的行动逻辑。据此,刘世定教授回应了传统的产权经济学中关于产权界定的讨论。他认为,法律的界定仅仅是产权的社会认可和社会界定的一种力量、一种机制,还有其他的政治、社会力量在发挥作用。

第三,在《干部遴选:任期制与经济运行》、《良规劣行:对双重税制的一个分析》的讲座中,刘世定教授主要展现了经济社会学制度分析的方法。关于干部遴选-任期制,刘世定教授认为,这种缘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领域的重要制度变迁,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独特的制度形态及其可提供的约束与激励条件下,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在政府官员、企业等主要的行动主体之间会形成独特的关系模式,他们各自的行动逻辑、行为决策都会受到这种制度结构的根本性影响,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后果。而关于“双重税制”,刘世定教授则强调指出,制定一个完美而实施度低的制度,其运行不仅要伴随次生的制度和由此产生的特殊激励,而且可能导致非制度的自由惩罚。“双重税制”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税收征管部门、企业的行为都偏离了制度的初衷,形成了所谓的“‘好’制度悖论”。

此外,刘世定教授还从荀子有关“得地兼人”的观点出发,讨论了关于国家规模扩展的理论,并形成了与传统经济学中关于国家规模的边际分析理论的对话。

社会学系张敦福教授、刘玉照教授、肖瑛教授和张海东教授分别对前后五场讲座进行了总结并给予高度评价。刘世定教授的讲座体现了高度的现实关怀、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问题意识,增长了师生们的经济社会学知识,以及对从事经济社会学研究的热情。


上一条:学术通讯:马戎教授之民族社会学系列讲座

下一条:“社会学与中国社会”2010年度学术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