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5日下午,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郑杭生教授在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会议室(B417)作了题目为“社会学视野下学术话语权:历史和现实——以费孝通学术历程为例”的演讲。演讲由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文宏教授主持,社会学系主任仇立平教授、陈志勤副教授、金桥博士等老师和来自各院系的三十多名本科硕博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演讲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以权利和权力——学术话语权的实质与类型为题对学术话语权进行了理论探讨。郑教授在演讲中认为,在业界、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存在话语权的体现形式。可以说话语权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话语权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接着,按照理论脉络,对话语权,学术话语权,“权利”的学术话语权和作为“权力”学术话语权等一些基本社会学范畴进行了梳理。
演讲第二部分,从历史的角度,以费孝通先生的学术历程为线索回顾了中国社会学百年来争取学术话语权的历史进程。严复老先生在将社会学以“群学”形式介绍过来时,便将其定义为一门研究社会治乱兴衰的原因,揭示社会所以达到治的方法或规律的学问。此后,众多的老一辈社会学家为中国社会学话语权争取进行了艰苦和不懈努力。尤其是费老的乡土社会、差序结构、生育制度、双轨政治、文化自觉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范式的提出为中国社会学话语权争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今天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学习费老的精神实质,学习他立足中国现实,观察中国社会的方法和角度。
第三部分,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郑教授提出应在理论自觉基础上,攀登学术话语权的制高点。我们在总结中国社会学百余年发展历程中获得重要的启示,那就是一定要有理论的自觉。从而达到“立足现实,开发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目标,真正破除学术话语权长期被西方垄断的局面。
报告结束后,师生们针对一些问题,如,“口述史方法在社会学的运用”、“如何形成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权”、“文化自觉中的中国经验与视角”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最后,张文宏教授在总结中提出,在全球化历史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国社会学学术话语权的提升,这既是当代中国社会学者的历史责任,也是历史使命,必将激励大家加倍的努力。(供稿: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