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费孝通学术论坛第20期——范明林“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的研究”

创建时间:  2010-01-04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09年12月28日,费孝通学术论坛第20期,范明林副教授主讲“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的研究——以上海四个非政府组织为个案”,肖瑛教授主持,杨锃与孙秀林作评议,耿敬、金桥、栾博、应可为、马丹丹等老师参与讨论,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参与讲座并热烈回应。

该报告是范明林老师的博士论文的一部分,该题目源于作者对非政府组织发展不平衡的思考:经济与非政府组织成正比吗?基于此,他开始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以四个非政府组织为例,采取个案研究方法,探讨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模式。运用法团主义和市民社会理论作为理论维度,由此分析四类非政府组织在坐标轴的位置,即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互动的谱系模式,分别表现出法团主义倾向和市民社会倾向,前者的特点是:授权、控制和垄断,后者的特点是自主性、自治性和契约化,并由强到弱依次表现为:庇护关系、依附关系、间接介入关系、协商关系、合作关系和伙伴关系,结果发现:法团主义倾向的非政府组织要多于市民社会倾向的非政府组织。探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这一议题,必然要上升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一个主题的讨论,因此,范明林又延伸了他对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的模式图:从直柱状的总体性支配转向漏斗形的不均衡开放状态,即上层政府部分放开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但是在基层政府依然体现总体性支配的控制,从个案研究联系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初步格局:法团主义仍然是社会改革思路,至少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处理中成为较为优势的制度安排。

孙秀林质疑了“法团主义强、市民社会弱”的两极纬度,并提问有没有市民社会、以及在什么意义上国家与社会在区级政府是分开的等问题;杨锃肯定了该报告的理论视角有联想的空间,但以新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一体化针砭法团主义与市民社会的两极化倾向;马丹丹质疑缺失了革命与社会运动的视角,使得法团主义与市民社会的谱系平面化、静态化;同学们也分别就非政府组织的注册与非注册的研究局限提出经验案例……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肖瑛作总结,收敛了批评和分歧,并且进一步在报告人的逻辑脉络里提出“法团主义为什么生产不出社会”等问题,范明林老师回应得有理、有节而有力,又不乏谦虚与诚恳,使得报告人与主持人的绅士风度成为会场一道绿色风景线。


上一条:学术通讯:阶级或阶层意识中的心理因素:公平感和性格倾向

下一条:社会学系2009年度社科基金项目第二次讨论会举行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费孝通学术论坛第20期——范明林“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的研究”

创建时间:  2010-01-04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09年12月28日,费孝通学术论坛第20期,范明林副教授主讲“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的研究——以上海四个非政府组织为个案”,肖瑛教授主持,杨锃与孙秀林作评议,耿敬、金桥、栾博、应可为、马丹丹等老师参与讨论,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参与讲座并热烈回应。

该报告是范明林老师的博士论文的一部分,该题目源于作者对非政府组织发展不平衡的思考:经济与非政府组织成正比吗?基于此,他开始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以四个非政府组织为例,采取个案研究方法,探讨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模式。运用法团主义和市民社会理论作为理论维度,由此分析四类非政府组织在坐标轴的位置,即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互动的谱系模式,分别表现出法团主义倾向和市民社会倾向,前者的特点是:授权、控制和垄断,后者的特点是自主性、自治性和契约化,并由强到弱依次表现为:庇护关系、依附关系、间接介入关系、协商关系、合作关系和伙伴关系,结果发现:法团主义倾向的非政府组织要多于市民社会倾向的非政府组织。探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这一议题,必然要上升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一个主题的讨论,因此,范明林又延伸了他对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的模式图:从直柱状的总体性支配转向漏斗形的不均衡开放状态,即上层政府部分放开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但是在基层政府依然体现总体性支配的控制,从个案研究联系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初步格局:法团主义仍然是社会改革思路,至少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处理中成为较为优势的制度安排。

孙秀林质疑了“法团主义强、市民社会弱”的两极纬度,并提问有没有市民社会、以及在什么意义上国家与社会在区级政府是分开的等问题;杨锃肯定了该报告的理论视角有联想的空间,但以新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一体化针砭法团主义与市民社会的两极化倾向;马丹丹质疑缺失了革命与社会运动的视角,使得法团主义与市民社会的谱系平面化、静态化;同学们也分别就非政府组织的注册与非注册的研究局限提出经验案例……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肖瑛作总结,收敛了批评和分歧,并且进一步在报告人的逻辑脉络里提出“法团主义为什么生产不出社会”等问题,范明林老师回应得有理、有节而有力,又不乏谦虚与诚恳,使得报告人与主持人的绅士风度成为会场一道绿色风景线。


上一条:学术通讯:阶级或阶层意识中的心理因素:公平感和性格倾向

下一条:社会学系2009年度社科基金项目第二次讨论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