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通讯:突现的犹太区:纽约和芝加哥的黑人邻居,1880-1940

创建时间:  2013-06-28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13年6月26日上午,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助理教授淳于淼 (M. David Chunyu)博士在B417会议室做了一场关于“突现的犹太区:纽约和芝加哥的黑人邻居,1880-1940”主题报告。本次讲座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袁浩副教授主持,社会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学院的同学共同分享了淳于淼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

淳于淼老师首先提出自己的研究是把美国黑人区作为一个现代现象进行历史性分析,在针对美国黑人隔离区形成的问题上的不同观点,他更为赞成历史学家的观点,即美国黑人区的诞生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880年就已开始酝酿。淳老师力图通过自己研究项目的剖析来启发大家在方法论和研究思路上的开拓,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解释性分析的综合运用来来证明研究结论,前者道明了美国黑人区形成酝酿的过程,后者则揭示了这种聚集的形成存在着种族歧视、社会流动分层等因素的影响。

淳于淼老师在分析具体操作时,着重介绍了居住隔离指标,并讲述了研究过程中溯源1880、1920、1940年纽约和芝加哥地区两地的电子化地图的艰辛,总结了在空间地理和数量上两地城市居住空间的异同,得出在不同等级上随着居住空间的缩小,隔离指数也呈显著性的结论。作为一种过程的理论策略,淳于淼博士带着“预测黑人是否居住隔离区”的问题意识,通过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详细分析,发现1940年前黑人区的隔离已经完成,而早在1980年居住隔离的态势已经开始在黑人区形成。黑人的流动只能局限在区域内流动,很难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流动,而黑人本身经济地位的提升并不能带来他居住地位的提升。最后他特别强调了SES指标的重要性,并详细说明了在分析中的解释力。

讲座提问环节中,淳于淼博士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政策因素的影响、黑人隔离状况的未来等问题,使得大家更为全面的了解了课题内容,收益颇丰。

(供稿:施润华)


上一条:学术通讯:历史社会学与经济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下一条:学术通讯:“路学”与中国西南:梅里雪山的道路系统和村落关系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通讯:突现的犹太区:纽约和芝加哥的黑人邻居,1880-1940

创建时间:  2013-06-28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13年6月26日上午,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助理教授淳于淼 (M. David Chunyu)博士在B417会议室做了一场关于“突现的犹太区:纽约和芝加哥的黑人邻居,1880-1940”主题报告。本次讲座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袁浩副教授主持,社会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学院的同学共同分享了淳于淼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

淳于淼老师首先提出自己的研究是把美国黑人区作为一个现代现象进行历史性分析,在针对美国黑人隔离区形成的问题上的不同观点,他更为赞成历史学家的观点,即美国黑人区的诞生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880年就已开始酝酿。淳老师力图通过自己研究项目的剖析来启发大家在方法论和研究思路上的开拓,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解释性分析的综合运用来来证明研究结论,前者道明了美国黑人区形成酝酿的过程,后者则揭示了这种聚集的形成存在着种族歧视、社会流动分层等因素的影响。

淳于淼老师在分析具体操作时,着重介绍了居住隔离指标,并讲述了研究过程中溯源1880、1920、1940年纽约和芝加哥地区两地的电子化地图的艰辛,总结了在空间地理和数量上两地城市居住空间的异同,得出在不同等级上随着居住空间的缩小,隔离指数也呈显著性的结论。作为一种过程的理论策略,淳于淼博士带着“预测黑人是否居住隔离区”的问题意识,通过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详细分析,发现1940年前黑人区的隔离已经完成,而早在1980年居住隔离的态势已经开始在黑人区形成。黑人的流动只能局限在区域内流动,很难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流动,而黑人本身经济地位的提升并不能带来他居住地位的提升。最后他特别强调了SES指标的重要性,并详细说明了在分析中的解释力。

讲座提问环节中,淳于淼博士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政策因素的影响、黑人隔离状况的未来等问题,使得大家更为全面的了解了课题内容,收益颇丰。

(供稿:施润华)


上一条:学术通讯:历史社会学与经济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下一条:学术通讯:“路学”与中国西南:梅里雪山的道路系统和村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