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3日下午13时30分,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赵鼎新教授莅临我院,并在社会学院B417会议室作了以"自然科学VS社会科学"为主题的讲座,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学院计迎春、马磊等老师和本硕博学生等60余人聆听了讲座,感受这场知识的盛宴。
作为社会学和昆虫生态学双博士的赵鼎新教授根据自己的学术历程为大家梳理并对比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科学性质。首先赵教授提出了自己对社会科学的定义,即为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以及政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而非是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之后即重点对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从系统性强度、结构功能关系、方法论基础和非科学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对比。牛顿定律代表经典物理学的胜利,在哲学层面上对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规定了科学的最高境界,目前科学研究采用的控制实验、系统思想和实证主义等均来自经典物理学。生物学相对于物理学开始更具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多层次,还原主义不再可行,每个层次运行的背后有着大量机制的支撑。而社会科学比生物学更为复杂,除了具备生物学的复杂性外,因为人是一种既有本能、又讲策略、又会用意识形态来论证自己行为正确性的动物,导致每个层次运行背后的机制也开始不一定符合进化论原则,他们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
报告临近尾声,赵鼎新教授同我院师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颇具专业涵养的学术问题,从社会分层、宗教与科学以及一些中国现实问题等多发面发问,赵鼎新教授都一一耐心回答。此次演讲极大地开拓了我院师生的视野,深化了大家对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认识,更启发了大家的思考。最后讲座也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撰稿:于瑛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