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7日,上海政党研究中心在上海大学B417召开工作会议,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小敏、市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市党建研究会秘书长李渤,市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政党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克文、汪丹、贺丽与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上海政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友梅教授,上海政党研究中心学术秘书长顾骏教授、社会学系总支书记汤艳文、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顾跃英就中心一年来的工作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进行了会谈。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友梅教授回顾了中心2006年的工作。李友梅教授指出,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在各有关部门、各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中心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拓展、深化研究视野,立足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注意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理论关怀点,把课题进一步聚焦于当前国家和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
第一,取得了国家重大招标课题项目:“新时期社会协调机制建设问题研究”。该课题通过组织的视角对新时期社会协调机制展开研究,可以为党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的领导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目前该项目已经接受了有关部门的中期考核,并取得丰富的阶段性成果。
第二,对“两新组织”的党建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继完成了课题“对上海浦东潍坊街道楼宇党建的实证研究”,并出版了专著《静静的变革—上海浦东嘉兴大厦楼宇党建实证研究》之后,2006年,中心又对上海浦东梅园街道的“阳光驿站”党建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观察和理论研究。这两项经验的比较研究认真总结了上海基层党建的各种实践,也是关于中国政党的理论研究的有益学术知识积累和深化。
第三,对“社会新阶层”、新产业工人问题展开了课题研究。这些课题的研究将为上海这样一个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提供有利的政策和数据支持。
第四,继续开展“社区”研究,在已有的大量社区研究基础上,中心的研究人员对社区的组织管理架构,社区新兴组织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
第五,对当前国内外政党研究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有关资料正准备结集出版。
李友梅教授还就明年及今后中心的工作作了部署:上海党建研究工作的开展必须从战略上调整思路,以适应上海这一中国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地区复杂社会结构的迅速变化,这意味着:
第一,要继续对上海经济、社会结构,上海的社会分层,不同群体的社会心态、政治取向、国家认同,上海社会的组织化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个案与量化研究,从而形成关于上海执政党建设载体、平台的准确判断,从而为上海党建战略的进一步科学化发展方向提供服务。
第二,对上海的社会组织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上海社会组织的组织形态、类型、组织运作方式的研究,找到促进社会成员和组织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内在机制。
第三,是关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社会学研究,希望通过这方面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概括出国家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及发展方向。
最后,李友梅教授指出,今后中心的工作既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展开,也要开拓思路,加强对当前重大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社会结构变迁的深层次问题的深入、专题研究,从而使政党中心能够为党的建设,为上海这样一个中国国际大都市的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提供科学、有效的政策咨询服务。会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小敏充分肯定了政党中心近年来的工作以及李友梅教授关于政党研究中心未来工作部署的战略思考,同时也就政党中心明年的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