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纪念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70年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

创建时间:  2006-11-08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06年11月4日至5日,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上海大学和中共江苏省吴江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70年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在吴江宾馆举行。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主持了研讨会的开幕式,吴江市委书记朱民向大会致欢迎词,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和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友梅作了大会发言。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吴修平、民盟中央秘书长高拴平出席了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代表民盟中央讲话。张梅颖表示,费老对中国社会的乡土性质和文化传统做过深入研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途径有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为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倾注了智慧和心血,留下了珍贵的思想财富。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友梅教授代表专家学者致词。李友梅指出,江村是费孝通先生有意识地观察中国农村社会和文化的起点,它孕育了费老一生的学术思想和认识中国社会的志向。费老以“社区实地研究”的方法认识中国社会的变迁,立志使中国社会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彰显了我国老一代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德。费老更以《江村经济》为起点,不断形成各项里程碑式的成果,向当代知识分子提出了要关注未来、关注中国问题、实现社会学第二次创业的殷切期望。

韩国首尔大学金光亿教授、江苏城镇化研究会会长朱通华教授也在大会上作了发言。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江苏省人大、省政府、苏州市及吴江市、北京大学、上海大学以及韩国、日本的百余位海内外客人出席了纪念大会,其中,70多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费孝通先生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第7、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第6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名誉主席。曾创办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发表《江村经济》、《乡土中国》、《行行重行行》等著作50余种,曾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奖章、《大英百科全书》奖等。2005年4月24日不幸在北京逝世。

1936年夏天,返乡疗伤的费孝通先生在江村(开弦弓村的学名)亲眼看到了农民的劳动正与现代工业技术和经营制度相结合的实践,他意识到这是一项大有意义的事情,他把在江村的调查看成是一个“除了获得知识之外毫无其他目的及责任”的研究机会。凭着一种从实求知的态度,把妻亡己伤的悲痛化为学术使命与热情,他拄着拐杖走门串户搜集了大量有关经济生活与社会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开始了对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改革活动的调查研究。依据此次调查完成的《江村经济》被费孝通先生的老师马林诺斯基誉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在这部作品中,费孝通先生成功地实现了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从“异族”“野蛮”社区向“本族”“文明”社区,从“原始文化”向“经济生活”的转变。《江村经济》后来成为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中国社会的必读书目。正如马林诺夫斯所赞誉的,它也成为“中国和其他地方的另一些研究的起点”。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中提出的农民劳动与现代工业、现代经营体系相结合的论述,他关于复兴农村的理想,不但在后来的实践中得到了印证,他那立足改善农民收入来解决乡村问题,吸取工业化技术优势并通过教育而形成新型的乡村生活和农民人格的构想,仍然为今天的农村发展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富有价值的启示和参考。

在纪念大会及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纷纷致辞,表达了对费孝通先生的深深敬意和追思;同时,围绕《江村经济》的学术成就及其深远意义,与会代表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阐述。


上一条:“从实求知与费孝通学术思想”讲座简讯

下一条:芝加哥大学社会系教授赵鼎新做客“东方讲坛”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纪念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70年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

创建时间:  2006-11-08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06年11月4日至5日,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上海大学和中共江苏省吴江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70年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在吴江宾馆举行。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主持了研讨会的开幕式,吴江市委书记朱民向大会致欢迎词,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和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友梅作了大会发言。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吴修平、民盟中央秘书长高拴平出席了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代表民盟中央讲话。张梅颖表示,费老对中国社会的乡土性质和文化传统做过深入研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途径有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为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倾注了智慧和心血,留下了珍贵的思想财富。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友梅教授代表专家学者致词。李友梅指出,江村是费孝通先生有意识地观察中国农村社会和文化的起点,它孕育了费老一生的学术思想和认识中国社会的志向。费老以“社区实地研究”的方法认识中国社会的变迁,立志使中国社会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彰显了我国老一代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德。费老更以《江村经济》为起点,不断形成各项里程碑式的成果,向当代知识分子提出了要关注未来、关注中国问题、实现社会学第二次创业的殷切期望。

韩国首尔大学金光亿教授、江苏城镇化研究会会长朱通华教授也在大会上作了发言。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江苏省人大、省政府、苏州市及吴江市、北京大学、上海大学以及韩国、日本的百余位海内外客人出席了纪念大会,其中,70多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费孝通先生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第7、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第6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名誉主席。曾创办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发表《江村经济》、《乡土中国》、《行行重行行》等著作50余种,曾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奖章、《大英百科全书》奖等。2005年4月24日不幸在北京逝世。

1936年夏天,返乡疗伤的费孝通先生在江村(开弦弓村的学名)亲眼看到了农民的劳动正与现代工业技术和经营制度相结合的实践,他意识到这是一项大有意义的事情,他把在江村的调查看成是一个“除了获得知识之外毫无其他目的及责任”的研究机会。凭着一种从实求知的态度,把妻亡己伤的悲痛化为学术使命与热情,他拄着拐杖走门串户搜集了大量有关经济生活与社会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开始了对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改革活动的调查研究。依据此次调查完成的《江村经济》被费孝通先生的老师马林诺斯基誉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在这部作品中,费孝通先生成功地实现了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从“异族”“野蛮”社区向“本族”“文明”社区,从“原始文化”向“经济生活”的转变。《江村经济》后来成为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中国社会的必读书目。正如马林诺夫斯所赞誉的,它也成为“中国和其他地方的另一些研究的起点”。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中提出的农民劳动与现代工业、现代经营体系相结合的论述,他关于复兴农村的理想,不但在后来的实践中得到了印证,他那立足改善农民收入来解决乡村问题,吸取工业化技术优势并通过教育而形成新型的乡村生活和农民人格的构想,仍然为今天的农村发展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富有价值的启示和参考。

在纪念大会及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纷纷致辞,表达了对费孝通先生的深深敬意和追思;同时,围绕《江村经济》的学术成就及其深远意义,与会代表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阐述。


上一条:“从实求知与费孝通学术思想”讲座简讯

下一条:芝加哥大学社会系教授赵鼎新做客“东方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