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费孝通学术论坛”第12期暨张敦福《让祛魅的世界再着魅:上海团购网的案例》

创建时间:  2009-06-02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09年5月31日下午,社会学系张敦福教授在E-社会学研究院B417教室作了题为“让祛魅的世界再着魅:上海团购网的案例”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张佩国教授主持,杨锃老师列席。文学院社会学系博士生、硕士生以及本科生约20人听取了此次报告。

张敦福教授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我们的社会生活进入像瑞泽尔(George ritzer)在The Globalization of Nothing中所说的“虚无之物”一样,即进入一个祛魅的世界,但是张敦福教授在通过对上海团购的参与观察之后,发现团购网作为一个新营销和购物的方式打破过去“铁的牢笼”,让我们的生活周遭又重新回到赋予意义的着魅世界。张敦福教授还认为团购网在被大家所熟知和共享的时候,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越来越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其运作让我们看到了民间合作的影子以及将之视为一种社会运动,标志着消费者社会成熟的一个事件,但是张敦福教授在经过多年的潜心观察和研究,否认团购是一种社会运动,而是提出一个新的视角,将团购理解成一个消费的社会形式,同时关注其在当下中国急剧变化的发展状态。

报告的最后,张敦福教授除了用诙谐、幽默的语调,明辨的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之外,还图文并茂的展演其07-08年间在哈佛大学充实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使同学们也如沐哈佛校园神圣的知识殿堂。继张敦福教授的哈佛访学回顾之后,接着哈佛大学费正清“美国中国学”的主题,马丹丹做了简短的孔飞力阅读心得,郑庆杰谈了在国内做凯博文精神疾病研究的田野困境——亟需跨学科的现实包容与学术平台,才能够进入被医院与学科封锁的人类精神疾病的状况。正如裴宜理所说“美国中国学”经历了从消费到生产的成长过程,无疑与哈佛大学从事“中国研究”的同侪齐心协力、三代人的奋斗分不开,从费正清从麦卡锡主义的高压中开辟了区域研究的范式,到史华慈毕生坚持“我尊重中国”信仰的“大分流”,再到孔飞力以十年磨一剑意志对中国档案文献的“纠缠如毒蛇”,再到裴宜理突破文献视野直接到上海与安徽毫州做田野,关注叛乱或罢工的生存环境……相信费正清早在1948年《美国与中国》预言的“中国与美国平等、互惠的对话”从“恢复中国历史的主体性”努力中愈来愈近,在这里,也真诚地祝愿将要赴哈佛访学的董国礼教授收获一个美好的学术之秋。

最后,论坛助理马丹丹以个人名义感谢参与费孝通学术论坛将近半年的会务团队,他们在幕后付出的艰辛代价,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上一条:学术通讯:“中国社会建设地方经验”高层论坛第1期

下一条:学术通讯:Angela O"Rand教授--美国老龄化进程和养老保障制度对中国养老保障启示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费孝通学术论坛”第12期暨张敦福《让祛魅的世界再着魅:上海团购网的案例》

创建时间:  2009-06-02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09年5月31日下午,社会学系张敦福教授在E-社会学研究院B417教室作了题为“让祛魅的世界再着魅:上海团购网的案例”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张佩国教授主持,杨锃老师列席。文学院社会学系博士生、硕士生以及本科生约20人听取了此次报告。

张敦福教授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我们的社会生活进入像瑞泽尔(George ritzer)在The Globalization of Nothing中所说的“虚无之物”一样,即进入一个祛魅的世界,但是张敦福教授在通过对上海团购的参与观察之后,发现团购网作为一个新营销和购物的方式打破过去“铁的牢笼”,让我们的生活周遭又重新回到赋予意义的着魅世界。张敦福教授还认为团购网在被大家所熟知和共享的时候,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越来越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其运作让我们看到了民间合作的影子以及将之视为一种社会运动,标志着消费者社会成熟的一个事件,但是张敦福教授在经过多年的潜心观察和研究,否认团购是一种社会运动,而是提出一个新的视角,将团购理解成一个消费的社会形式,同时关注其在当下中国急剧变化的发展状态。

报告的最后,张敦福教授除了用诙谐、幽默的语调,明辨的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之外,还图文并茂的展演其07-08年间在哈佛大学充实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使同学们也如沐哈佛校园神圣的知识殿堂。继张敦福教授的哈佛访学回顾之后,接着哈佛大学费正清“美国中国学”的主题,马丹丹做了简短的孔飞力阅读心得,郑庆杰谈了在国内做凯博文精神疾病研究的田野困境——亟需跨学科的现实包容与学术平台,才能够进入被医院与学科封锁的人类精神疾病的状况。正如裴宜理所说“美国中国学”经历了从消费到生产的成长过程,无疑与哈佛大学从事“中国研究”的同侪齐心协力、三代人的奋斗分不开,从费正清从麦卡锡主义的高压中开辟了区域研究的范式,到史华慈毕生坚持“我尊重中国”信仰的“大分流”,再到孔飞力以十年磨一剑意志对中国档案文献的“纠缠如毒蛇”,再到裴宜理突破文献视野直接到上海与安徽毫州做田野,关注叛乱或罢工的生存环境……相信费正清早在1948年《美国与中国》预言的“中国与美国平等、互惠的对话”从“恢复中国历史的主体性”努力中愈来愈近,在这里,也真诚地祝愿将要赴哈佛访学的董国礼教授收获一个美好的学术之秋。

最后,论坛助理马丹丹以个人名义感谢参与费孝通学术论坛将近半年的会务团队,他们在幕后付出的艰辛代价,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上一条:学术通讯:“中国社会建设地方经验”高层论坛第1期

下一条:学术通讯:Angela O"Rand教授--美国老龄化进程和养老保障制度对中国养老保障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