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7日下午,原绩溪县大会山林场场长许家政先生在D213做报告,“互惠与合作——大会山林场二十年”,该报告系张佩国教授组织的“法律社会学”三场公共讲座之第一讲,其特色集中体现张教授贯穿始终关怀的“他者的主体性”,不再满足于人类学“眼光向下”的学术取向,而是邀请地方精英走进大学讲堂,与学者进行直接、坦诚的交流,张教授将田野与教学改革结合起来,许先生的讲座,正是这一双重学术主张的动向,为“为弱者张目”学术代理人事业注入了鲜活的“逆向”风潮,可谓实验性尝试。
许先生的讲座由张江华教授主持,耿敬、董国礼、马丹丹老师参与讨论,社会学系师生共同聆听了这场来自基层精英的回顾性“汇报”。
许场长的报告分为五部分:一、选择一条创业的道路;二、利国利民的目标;三、攻克难关;四、成果;五、和谐创业的体会。他首先回顾了当初创业的艰难和勇气,怀揣一片理想,“为祖国献上一片森林”,1984年带领两百户村民毅然上山,开始了互惠合作、艰苦创业的新生活。如何互惠双赢,他给自己的定位是既要完成国家的造林任务,又要兼顾村民的利益,将国家利益与百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把“大集体的协作力和小农户的责任心”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大会山面临三重难关:斩草不除根、控制火灾和开山修路,国营林场的管理机制在这三大难关前纷纷落马,面对前车之鉴,许场长以技术、防范于未然、贷款开路等措施成功应对,把责任落到位,取得了四个可喜的成果:绿化了6098亩荒山,涵养了水源,调节了气候,致富了百户农民。最后许先生语重心长地与大家分享了“和谐人生、创业致富”的体会,特别是他面对创业的艰难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作为草根精英散发的“卡里斯马”气质:紧紧地与工农维系在一起,体验民生疾苦,对帽子、房子、票子、面子的舍得反思,是他创业20余年的一笔道德财富。
张江华教授欣然聆听了许场长的报告,亦欣然点评道:如何办好一个林场?国营林场办不好,为什么草根组织能够办好;一个人20年的人生经验的分享,在物质、功利和私利羁绊的现实面前,如何保持理想主义和道德感,许先生现身说法给出了一种可能,不禁良多感慨。
董国礼老师关注林场拍卖给香港开发公司的现在命运,询问林业收益与可持续发展是如何平衡?林场又如何能维持下去?等等现实问题,也激起了在座师生的共鸣,这种反思还包含着对许场长付诸20年血汗的林场在未能逃避的“市场化”的洪流中如何保存那一片绿色,寄予了深刻的关怀。
在知识分子面对自我与他者的挣扎中、处理庶民性与抵抗同构的张力困境中,来自基层的许场长独特的“中间人”立场,重新提出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的结合问题,追溯毛泽东延安文艺讲话的遥远的春风,这场报告对于孤独的知识分子而言,不仅仅是邂逅,而是教育。